| 分类: 一和论市 |
一和家家
中国A股哀鸿遍野,众多散户仓皇逃命
2007年5月30日凌晨,当千家万户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中国财政部官员毅然决定将股票交易印花税从1‰上调至3‰,从而引发了中国股市中一场“大屠杀”行情,数百家个股持续三日跌停,沪综指累计跌幅达7.71%。同时,股市的骤然暴跌,更令A股市场“散户独大”的权力生态发生逆转,散户仓惶离场,而基金则仓促接盘,引发了问题股的持续跌停、基金重仓股的奋力护盘,作为“御林军”的公募基金则重新夺回了市场话语权。
2007年后开户数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从年初至今共计新增开户数2330.58万户,月平均开户数达到了466万户,和去年相比增加近10倍。同时,据中国证券登记公司公布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深沪两市总开户数共10184.58万户,其中有个人账户10141.80万户,机构账户42.78万户。新股民疯狂涌入,见到股票就买,推动股价鸡犬升天。当前个人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已经接近市场的65%,考虑到基金产品中有50%左右是由个人投资者所持有,则当前个人投资者已直接或间接掌握了上市公司流通股权的75%,远远超过2000年期间所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
而新开户数的持续攀升,支撑了2007年以来疯狂的“散户行情”。截至5月29日收盘,今年以来沪综指累计涨幅为61%,深成指累计涨幅更是接近100%;期间共有近八成股票实现股价翻番,平均涨幅达201.59%;涨幅前100名中,ST股占到了36席,这些公司的平均涨幅为367.86%;而在大多数股票跑赢大盘的时候,大盘蓝筹反而涨幅滞后,其中权重最大的工商银行十分尴尬的成为了今年以来跌幅最大的股票。不过,在经历5月30日的普跌行情以后,随后的行情却渐显分化。5月31日早市暴风骤雨般的大跌引发前期抢反弹筹码跟随急剧涌出,近半非ST类个股封住跌停,拖累上证综指跌破两大整数关口并低见3858.04点,深证成指盘中暴跌606点并低见12020.95点,市场跌势似乎覆水难收。这时候,基金重仓股随即反手做多,其中沪深两市的龙头股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石化和中兴通讯、招商地产、万科A等均受到强劲的买盘拉抬,进而将深沪股指单边撑起,最终深沪两市均收出带较长上下影线的长阳线。实际上,当天跌停个股仍有接近300只,显示市场做空力量仍占主流;而根据一些网站的测算,5月31日沪市前十大权重股共计为上证综指贡献了75点的涨幅,若扣除此贡献,则当天上证综指应下跌18点或0.44%左右。(媒体辑录)
一和看点:财政部官员半夜三更起来发布重大利空消息,实在有失“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此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几乎无法估算,对投资者感情的伤害更是无法用跌去的账户市值来衡量。因为有早起的习惯,我是在当天凌晨5点发现这个消息的。6点30分,我在新浪网推出博文《印花税上调会不会引发股市暴跌》,而网友如潮水般的评论用来则大多是在上午9点以后,由此可以推断出大部分的散户还被蒙在鼓里。而从多达3000余条的博文评论内容看,70%以上的网友借此拷问管理层的诚信何在。更有甚者,开始公然在评论栏里开骂。没办法,我只好将一些有碍观瞻的内容删去!
半夜鸡叫引爆诚信危机,暴跌三日影响和谐社会
5月29日午夜,财政部宣布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从1‰调整至3‰。30日,沪深两市跌幅均超过6%。政府希望借加大交易成本,打击市场投机和炒作,为股市降温。股市应声而落,似乎可见政策之奇效。不过,几天来,投资者对信息发布过程给予的关注,也并不弱于政策效应。政策出台前一周,坊间已经流传,印花税将上调至3‰,但是5月23日,《中国证券报》等媒体均报道称,财政部以及税务总局官员否认上调印花税。
众所周知,《中国证券报》由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主办,也是指定的证券信息披露媒体之一。不过,澄清传言的消息刊登不过一周,印花税即宣布上调,一些投资者因此认为,相关政府部门有误导投资者之嫌,在政策发布中有违诚信。毫无疑问,行政机关负有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的职责,也承担澄清不实和不完整信息的义务。这是4月份公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的。就证券市场来说,信息的公开透明以及完整性,是保证市场稳定运作的基础。在对市场的调控过程中,政府的信息公开、决策透明,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
当下,股市火热,对资产价格膨胀、投机过度的担心之声不绝于耳,政府担心一旦泡沫破裂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并危及宏观经济稳定,因而,央行调控力度不断加大,证监会在频频提示风险的同时,也把目标指向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种种措施,最终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保持市场机制本身的良性运行;二是通过影响投资者预期为市场降温。这样一个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的时期,也是政策敏感期。市场传言纷纷,本来难以避免。当此之时,政府部门的信息通道本该更加顺畅,给市场明确的信号,否则,流言同样可以扰乱市场。
就此而言,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有关部门在印花税政策发布过程中的处置是值得商榷的。决策过程透明,信息发布的渠道畅通,有助于帮助宏观调控部门在市场中建立信誉,一旦政府部门在市场中获得了高信誉度,则政令的权威性就不容置疑,市场对政策的反应也会正向而积极。长期而论,也可以帮助政府提高危机处置的能力。建立于这样的基础上,好的调控方式总是能够很好地影响市场预期,从而使市场在平稳中走向调控希望的方向。一些调控方式即使出乎市场预料,但也未必即会收到好的效果,而且很可能造成大的波动,以及不必要的损失。这方面,美联储的决策和信息公开方式值得借鉴。美联储在例行会议后一段时间,必然公布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的纪要,这也让市场更加了解作为央行的美联储的思维逻辑和行动方式,很多时候,市场参与者可以准确预测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并且主动做出调控,这实际上降低了调控成本,也树立了政府的绝对权威。这样的经验绝非仅适用于美联储和中央银行,对于其他行政部门来说,也当如此。只有立信才能树立调控者的权威,只有立信,政府才有可能成为市场合格的守夜人。(媒体辑录)
一和看点:应该说,股票交易印花税从1‰调整至3‰属于正常,多数投资者还是能够理解的,此前不是曾经有过股票交易印花税高达5‰的历史纪录吗?也没见谁怒发冲冠过!但是作为官方指定的证券信息披露媒体,《中国证券报》澄清传言的消息刊登不过一周,即突然宣布上调印花税,这就有违《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了,因此也无怪乎遭遇突然袭击的投资者骂娘!
此地无雷三百吨,股市有银三百两
资本利得税“狼来了”的恐慌始终阴魂未散。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副主任胡冰周四在纽约参加一会议时表示,他认为中国最终会开征资本利得税,从而部分减轻低收入居民在此方面的负担。印花税引发的市场暴跌恐慌犹存,证监会官员又发出终将推出资本利得税的声音,这一消息混杂着取消利息税的传闻,致使中国股市在6月1日午盘后再次陷入恐慌性杀跌。
但昨日国家税务总局以及财政部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有关近期将征收资本利得税的消息纯属谣传,没有根据。
面对资本利得税是否推出及对市场可能的影响,学者和市场人士看法也出现明显分歧。某基金公司投资部人士和学者华生都认为目前不是讨论资本利得税的时机,而学者哈继铭则认为应逐步推出资本利得税,对过热的市场进行调控。(媒体辑录)
一和看点:因为有“半夜鸡叫”的“前科”,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官员出面辟谣,有多少投资者会相信他们呢?万一今天辟谣,明天又出尔反尔,同时推出取消利息税、征收资本利得税两大重大利空消息怎么办?还能把他们撤职查办不成?可是,这个权力又不在个人投资者手里,耐他如何?因此我说,持币观望或者谨慎看多才是目前操盘之要义。如果实在忍耐不住寂寞并且坚决看好中国股市里的中国故事,也只能半仓抄底抢反弹,而在目前点位继续杀跌则毫无意义。当然,如果你要继续做空谁也没有办法,毕竟,股市有风险,风险自己承担,这才是实话。以上纯属一和家家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且莫盲目跟风,切忌切忌。
2007年6月3日星期日一和居
声明:有网友评论说一和家家在为某个集团利益说话,实属猜测,一和家家不为任何个人或集团利益说话,只就客观论市。此前,确有一家财经网站通过留言欲收购本博客,但因其要同时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一和家家的著作权和博客话语权,被一和家家婉转拒绝。至于一只股票未卖,那是因为一和家家属于死多头一党,跟“黑嘴”无关。特此声明。一和家家,2007.6.3于儿童节过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