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和看盘 |
深物业:一只有意思的S股
据悉,卓见已交付了50%的收购款2.3亿以及要约收购保证金1.3亿元。也就是说,如果卓见退出,有关方面则至少需要返付3.6亿元。
“光返付肯定不行,估计还得给予其适当的补偿,包括利息的报偿。”一位关注此事的市场人士称。
据这位市场人士分析,如果卓见坚持收购S深物业,至少面临三大障碍。
首先是收购重组方案问题。他介绍,卓见的收购方案,开始就遭到深物业全体独立董事的反对。到2006年3月,三位独立董事向证监会发出独立意见函,证监会随之回复不予批准的决定。
其次是卓见的收购主体资格。资料显示,卓见成立于2005年2月,注册资本为5万美元,注册地为英属维尔京群岛,实际控制人为保利达控股国际有限公司。而深圳市则规定,重组收购人净资产需在10亿以上,有3年正常经营经历。
其三,收购方交付金中有2000万涉嫌违反外汇管理的规定。资料显示,收购方交付的定金中有2000万分别从浙江天湖服装有限公司和上海天兴货有限公司以往来款和货款的名义汇入。“此行为涉嫌违反我国有关外汇管理的规定。”深物业内部人士称。
此外,该市场人士分析指出,深物业以2004年12月31日净资产为基准的资产评估价值,已与其当前实际价值存在很大差异。该人士称,2004年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状况与现在已完全不同,类似交易按现行政策必须进场公开挂牌交易。
2005年4月1日,卓见投资与深物业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卓见投资准备受让深物业的70.3%股权,转让价格在2004年12月31日每股净资产1.047元基础上溢价15%,每股作价1.20405元转让总价款4.59亿元。S深物业前董事长田承在递交给有关部门的报告称,深物业净资产升值至少应在20亿元以上,初步测算,按市场公允价值计量的深物业净资产应在25亿元左右,每股净资产应在4.6元左右而不是1.047元,转让70.3%的国有股权益应为18亿元而不是4.6亿元,国有资产涉嫌流失14亿元。
S深物业:股改已表决通过一年多,因存在国有资产是否流失之争,S深物业的股改至今迟迟未能启动。而早在2006年1月13日,深物业的股改即已在股东大会上表决通过,但一直没有实施,股权转让也已中止。
这份由深圳市国资委选聘中联资产评估公司出具的报告显示,S深物业在评估基准日2004年12月31日的企业整体价值,以收益法的估值结果为110906.72万元,拟转让深物业70.296%的国有股价值为77962.99万元。
这场股权转让可追溯至三年前。2004年,深圳市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启动了S深物业国有股权(占总股本70.296%)转让工作。2004年11月,确定香港九龙建业子公司卓见投资有限公司为最终受让方。
在这一股权转让先后获得深圳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国资委、商务部批准、股东会议表决通过。而2006年5月22日,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意见,中国证监会决定暂停审核卓见公司要约收购事宜。至此,深物业股权转让程序中止,其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至今未能实施。
一和看点:这是一只非常有意思的股票,每股净资产在4.6元左右而转让价只有1.20元,并且先后获得深圳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国资委、商务部批准、股东会议表决通过。而今,深圳国资委不想贱卖,成吗?好像不成。据说,卓见方面表示“坚持收购到底”。从S深物业(000011)近期的公告看则更有意思:2007年4月16日,S深物业A刊登股权分置改革进展公告称:“有关S深物业A国有股权转让事宜,公司实际控制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正与受让方卓见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具体商谈,商谈工作未有新的进展,致使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仍未能实施。”一周过去,S深物业A再次刊登股权分置改革进展公告:“S深物业A潜在股东卓见投资有限公司是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提议者和对价安排的实际执行人,由于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工作没有新的进展,致使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仍未能实施。截至本公告日,公司仍未收到任何有关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商谈工作新进展的通知。”
从本质上讲,这两则公告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措辞的微妙变化似乎在向投资者昭示着什么。而从二级市场股价看,S深物业形态几近完美,正是买入的最佳时机。鉴于此,我在9.93元的位置毫不犹豫地吃进了20000股,我相信近花每股净资产一倍的价钱买进深物业是值得的,不用说其重组背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