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家长聊作文之三:关于孩子习作“无从下笔”(文/李一锋)

(2020-07-25 15:35:30)

与家长聊作文之三:关于孩子习作“无从下笔”(文/李一锋)

关于孩子习作“无从下笔”

文\李一锋

家长,您好!

今天与大家聊聊孩子写作文时“无从下笔”的话题。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顺口溜:

一看题目就挠头,摊开稿纸咬笔头。

冥思苦想皱眉头,半个小时没开头。

虽然对于我们班的大多数孩子来说,可能会夸张了点(很少有同学会存在该问题),但也不排除有少部分孩子会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或习作和生活脱节……习作成了孩子周末作业中的一大障碍,也是每个“可怜老母亲”辅导孩子作业的“艰难时刻”。

 

有些家长面对孩子习作时的“艰难时刻”,心里甚是着急,也很纳闷,孩子平日书也看了,培训班也参加了,说话时也是头头是道,甚至滔滔不绝,有时候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有趣,可一到写作文,为什么就变成了一个“哑巴”或开始“挤牙膏”,肚子里就没有一点“墨水”了呢。

 

根据以上现象,我们先来看一则小短文:

 

睁开惺忪的睡眼,眼前一片明亮。

感谢上帝,我还活着。

我揉了揉眼睛,忽然,发现天花板一个小小的黑点。要知道,我可是爱因斯坦第二——好奇心极强的人哪!这小小的黑点引发我极大的兴趣,我的大脑开始清醒。

是什么呢?我定睛一看,好家伙!一只硕大的花腿蚊子!

这时,花腿蚊子好像也发现了我,它扭了扭它那可恶的脖子,还伸了伸它那条毛茸茸的恶心的花长腿,好像在“左三圈右三圈,扭扭屁股扭扭”在做运动!

我看不下去了,心里即刻生起了一团莫名的火焰——它竟然在挑衅我。尤其是我看到它那鼓鼓的腹部。天哪!太可耻了,那黑里透红的肚子里吸的是我的血呀!它竟然还敢如此放肆,目中无人!

于是,我把被子一掀,从床头上操起一本书,从床上弹了起来。

哈哈,“花姑娘”,你死定了!

正当我想举书向天花板挥去,把它送上天国时,我突然发现,其实花腿蚊子并没有什么动静,它只是默默地贴上天花板上。

难道它在睡觉?或是还在做着美梦?或是它只是在回味着我李一锋先生的血是多么多么鲜甜美味?或者是……哦,我知道了,它一定是在思考——昨天作案时自己是多么高明,吸到李一锋先生满满的一肚子血,他竟然还在呼呼大睡……哈哈哈,享受人生吧,哦,不对,是享受“蚊”生!

哈哈哈——我这样想着,把自己也逗笑了。

于是,我放下书……尊重生命,包括敌人。

 

以上为我教学时引导学生如何捕捉生活素材,我手写我心的一个范例。

我之所以引用这个范例,我想说明的一个问题——在这件“打蚊事件”中,从我睁开眼睛到事情结束不到两分钟,可足足可以写成554字,而一天有多少个这样的“两分钟”,每一个“两分钟”又有多少这样有趣的事情发生?然而,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是会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叙”呢?

 

然而,我能想象并理解部分孩子周末习作的那个“艰难时刻”——孩子“无助”,家长“无奈”,美好的亲子关系因习作而“遭受重创”!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课堂上与孩子们交流过,许多孩子表示自己习作时偶尔有这样“艰难时刻”或曾经有过这样的“尴尬”。

我告诉孩子们,你习作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艰难时刻”,可能是因为——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想而不思、思而不动。

 

为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缺乏“观察”,或者说“不会观察”;

为何想而不思、思而不动——因缺乏对生活的思考与好奇;缺少练笔;

然而,对于习作,观察与思考恰恰极为重要。

 

接下来,我想再举一个例子,再继续谈“无从下笔”的归因。

 

鸟吵醒了我。

鸟们起得可真早。六点还不到,它们就醒了。

不是悄悄的安静的,而是喧腾的,敲锣打鼓的。好像它们怀着叫醒这个世界的使命。唧唧啾啾,啾啾唧唧。婉转,清丽,长曲更短曲。鸟是这天底下最岀色的歌唱家。

树醒了。花醒了。草醒了。云醒了。太阳醒了。睡在一棵红叶石楠下的小花猫,也醒了。

猫的叫声挺温柔的,喵——它一声叫,不知是为了唤醒谁。晚上散步时,我在小区遇见过它,它躺在一块石板上打滚,往左翻一下,再往右翻一下,像只皮球。

我躺一会儿,睁着眼,静静聆听这世界醒来的声音。

……

 

这是作家丁立梅《青瓷瓶插紫薇花》中的开始部分,这个片段很好地说明了一个人的“观察力与思考力”的重要性,当然,这里的“思考力”,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想象力”。写作,太需要这样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了。

那么,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天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导致他们“无从下笔”?

No!相反,都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的想象奇异,非凡无比,可以说是天马行空,奇思妙想。

既然孩子有如此旺盛的想象力,那“无从下笔”的结症又何在?

意识!

缺乏一种意识!

孩子缺乏一种捕捉习作素材的意识!

 

在孩子拿到一个命题要准备习作时——我举例以“母爱”为主题的习作吧。

孩子一看题目,他首先会去思考或在脑海里搜索——母爱,有没有一件“吻合”命题的“惊天动地的大事”能写出母亲的爱呢,于是,他就开始想啊想,搜啊搜,结果呢,这样“一鸣惊人的母爱大事件”好像没有一件——因为自己天天跟妈妈在一起,好像妈妈也没有那么伟大,可能天天对自己还不住地唠叨,天天逼自己学习……于是,他开始退其次,那么有没有一件稍微伟大一点的“母爱事件”呢?想想好像也没有,于是,再退其次……就这样,他开始搜肠刮肚,痛苦难熬……这时,监督员老妈出场了,看看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了,一看稿纸一片空白,火气就冒了上来,于是或河东狮吼,或苦口婆心……总之,儿子很“无助”,老母亲很“无奈”!最后,孩子只能像《银河补习班》中的台词:你喜欢穿别人的旧臭鞋吗?当然不愿意啊!可现实很无奈!旧鞋虽然臭了点,但穿比不穿总是要好一点的,于是乎——就写老妈暴雨送伞吧,或夜中孩子发烧急送医院吧等“经典母爱”——《伟大啊,我亲爱的妈妈》!

当然,我仅是举一个例子而已,可能有点夸张(有些孩子不是这样的,他能下笔成文妙笔生花的),但这样的现象一定还是有的。

 

我在思考,为什么父母为孩子付出如此之多,孩子为什么会感受不到爱呢?

是孩子铁石心肠?缺乏悲悯心?还是对爱麻木不仁?

当然不是!那又是为何?

 

我要回答的是——

依旧是意识,

孩子缺乏一种捕捉习作素材的意识!

 

还是以“母爱”为主题,我再举一个例子,为了便于家长理解,我采用实录的方式呈现给家长——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习作的“艰难时刻”,常常会带着孩子与我交流,孩子习作难下笔或题材老套……聊着聊着,母亲或忧心,或无奈,或无助,甚至是焦虑……这个时候,我都会问站在一旁的孩子,今天妈妈因什么事来找老师交流?

孩子会很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作文写不好。

我说,妈妈看见你作文写得不如意,她怎么样?

孩子说,妈妈很着急,很担心……

我说,你作文写得不尽人意,妈妈为什么会担心、着急?

孩子会犹豫,对呀,我写不好作文,妈妈为什么很担心,她为什么……

我说,你看,刚才妈妈跟我交流你写作很困惑的时候,妈妈一脸忧郁,你说,妈妈对你学习是不是很关心?

孩子会不假思索地点头。

我说:对!如果,下次写妈妈的爱的主题作文时候,这件事可不可以写?

孩子会有点纳闷,说,什么事啊?

我说,就是妈妈带着你来向老师讨教写作文的事呀。

孩子会一脸茫然或惊讶。

我说,你回忆一下你当时习作的窘况,妈妈见了是如何一种状况,后来,妈妈就带你来找老师了,与老师交流之后,妈妈是如何释然的?如果把这个一过程写出来,这就是很好的写“母爱”的主题的习作。

……

我说,这件事大吗?

孩子摇头。

我说,什么是母爱?母爱就是由这些无数的琐事组成的,妈妈可能不是董存瑞,也不是黄继光,不会为你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妈妈每天为你张罗的大大小小的生活小事,都是母爱,正是这些小事,母亲天天不厌其烦地为你为你家人默默地付出,这就是母亲的伟大。如刚才,妈妈带你来老师这里讨教如何写好作文这件事,这就是母爱,如果老师不提醒你,你写母爱主题的作文时,你会想到写这件事吗?

孩子摇头——

我说,你为什么会没有想到?

孩子:我没有想到,这也可以写。

我说,妈妈每天为你做的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吗?

孩子肯定地回答:有!

我说,不是有,是很多。

孩子点头:嗯——

我说:如果现在让你写类似的主题的习作,你还会脑子一片空白吗?或者,你还是想啊想,最后,还是去“穿别人的臭鞋子”——妈妈雨中送伞、夜中送孩子去医院吗?当然,这些内容也是很好表达母爱,但我们努力寻找新鲜素材,你的作文可能就与众不同。

这个时刻,孩子会很认真倾听,有所感悟。

 

所以,孩子平日在习作时常常会出现那样尴尬的“艰难时刻”,那是因为孩子平日缺乏一种积累作文素材的意识,正因为这种意识的缺乏,孩子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很少去“观察”与“思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想而不思、思而不动。

如此,孩子每一天的生活就像鸟过天空,脑子空空如也,习作时自然就会“空洞无物”,无从下笔了。

 

有家长会问,老师,那如何培养孩子的积累习作素材意识呢?

在实录中,我已经讲明了,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成为孩子习作的内容,只是孩子们没有注意或意识而已,如上文的“打蚊子事件”,丁立梅的“早晨的苏醒时刻”及妈妈带我向老师讨教作文事件……如果没人点化,这些美好且有价值的“故事”瞬间即逝,烟消云散。

所以,我觉得想培养孩子的习作素材意识,家长首先要有这样的意识。

例如,妈妈上街买衣物,努力带上孩子。然后你如何挑衣、试衣、如何与店员谈衣服的颜色、款式,甚至叫孩子参谋你穿上这件衣服美不美……总之,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很爱美,至少是很爱“臭美”。买完衣服后,在回家的路上,你就要做个有“积累习作素材意识”的智慧妈妈了,你对孩子说,孩子,下次你写妈妈的时候,你就可以写这件事——妈妈爱美或妈妈很爱臭美。又如站在街头,看有人在街头抽烟,你就提请孩子去观察,那个人是如何在公共场合“吞云吐雾”的,抽完烟后,又是如何潇洒地把烟蒂扔到大街上的……之后,你就对孩子说,下次你写社会文明的话题作文,你就可写这件事……

 

总之,与孩子相处是一种美好,也是一种幸福。同时,你要成为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与智慧者——就单习作这件事,你要不断提醒孩子,生活中有很多作文素材,你要“视而见、听而闻,想而思、思而动”(这里的“动”可以理解成是“每天养成动笔的习惯”)。在家长的不断的唤醒中,让孩子慢慢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养成自主积累习作素材的意识。

如此,孩子的习作就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好了,家长们,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文稿不要转发,若有什么不妥,请微信与我交流。

祝愉快!鼓励孩子保质保量阅读,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