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人文读本·人与国家》导言

(2006-12-09 09:59:11)
分类: 序跋与书评

《大学人文读本·人与国家》导言

 

李新宇

 

    本卷所关注的中心主题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公民。在一个人的精神成人过程中,不仅必然要面对个体自我的种种问题(如第一卷所述),而且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等一系列关系。因为人不可能拒绝一切社会组织而孤立地生存,而是必然要生活于各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这些关系的构成原则却有文明与野蛮、健康与病态之分,关于国家的理念也有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之别。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然而,在传统厚重的国度里,现代公民意识的生成过程却往往艰难而又漫长。古老的专制主义传统笼罩之下形成的观念能够轻易地制造着一代又一代卑微的“草民”和逆来顺受的“子民”、“顺民”或“良民”,却不能培育出现代公民。那些口口声声“吾皇圣明,奴才该死”的“臣民”显然不是现代公民。那些揭竿而起打家劫舍的“暴民”也不是现代公民。合格的公民应该能够走出专制主义造就的“顺民”与“暴民”的传统笼罩,清楚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应该能够清楚地意识到个人的价值与尊严,意识到个人不可侵犯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事实上,从十九世纪末那个帝国的黄昏开始,醒来的知识分子已开始为此努力。严复、梁启超、鲁迅、胡适、陈独秀,都曾为此而思索和呐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工作没有能够得到继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没有培养现代公民意识,而是恰恰相反,常常努力于愚民的造就,甚至千方百计把人培养成没有独立人格和思想能力的驯服工具。通过历史的遮蔽、信息的封锁和片面的知识灌输,使一代人处于蒙昧之中,对历史事实模糊不清,对现代理念一无所知,甚至颠倒文明的基本价值,破坏人类的道德底线,使是非不明、美丑不辨、善恶不分。这是“文革文化”的一大特征,也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一笔难以迅速摆脱的灾难性的遗产。它严重污染着我们的精神,阻碍着我们与世界文明接轨,使现代化进程步履艰难,并且从根本上阻碍着我们生存状态的改善。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状况,本卷的设置中心有二:一是穿越历史的遮蔽,激活历史的记忆,直面民族百年旅路的问题和矛盾;二是张扬现代国家理念,重铸现代社会伦理。

  作为青年学子,应该知道这片土地的百年沧桑,认识前辈走过的坎坷路途,了解先驱者在风雨中留下的思想成果。我们有幸走进了大学校园,便同时有了这份责任。否则,我们便无颜面对先驱,也无颜面对后来者。因此,本卷从《历史记忆》开始,编选了一组反思苦难的文章。它可以提醒我们不忘历史的悲剧,并且正视生活的沉重。从这个沉重的起点开始,回顾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从洋务派的经济改革开始,到维新派的政治体制改革,再到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文化革命和“立人”之举,古老中国的社会文化转型面对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启蒙与救亡,改良与革命,传统与现代,世界化与本土化……面对这些矛盾,中国知识分子进行了怎样的思考?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思想遗产?虽然本书篇幅有限,但通过《启蒙与救亡》、《改良与革命》、《传统与变革》等章所选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到百年中国的种种矛盾和误区,也可以看到时代矛盾中所产生的思想。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中国问题。因为那些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全部成为过去。

  要成为一个现代公民,就不能不具有现代国家理念。自由、民主、平等与公正,都是现代国家理念的关键词。早在一百年前,觉醒的知识分子就开始了对这些理念的言说。五四时期陈独秀等人对民主、自由和个人权利的张扬,二十年代末胡适等人面对新生的国家政权而进行的人权抗争,四十年代储安平等人对民主的呼唤,都毫无疑问在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甚至在文革的血腥背景之下,身处险境的顾准仍然执著地思考着民主之路。虽然这些理念一直难以扎根,特别是在五十年代之后,甚至全都成为被批判和否定的对象,然而,文明的发展可以延缓,却无法从根本上将其彻底逆转。历史终于证明,生活于现代世界的人群,只要不想自绝于人类,就无法不接受这些现代理念。所以,那些在历史的艰难行进中留下的文字,自然闪耀着特别的光辉。这些文字与西方思想家的论述一起,构成了《自由》、《民主》、《平等与公正》、《个人、社会、国家》诸章,我们从中可以比较清楚地认识什么是现代国家理念。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主要是一种政治伦理关系,其关键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现代人应该如何对待国家?纳税人应该享有怎样的权利?从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这种社会转型的标志何在?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如何理解平等和社会公正?从上个世纪初到本世纪初,一百多年的时间,一代又一代思想者,对此思考甚多。那些最具现代精神的思考应该成为我们走向现代的精神资源。

  本卷的最后一章讲的是知识分子。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努力中,知识分子责无旁贷地扮演了现代化精神先驱的角色。正因为这样,知识分子自身的命运也成了中国现代化坎坷历程的一个缩影。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在时代的裂变中觉醒,主动承担起了推进中国现代化的神圣使命。他们因此而创造了自身的辉煌。然而,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他们却一步步陷落,直至成为改造的对象。这一切的成因主要在于外部,但知识分子人格和精神持守却也值得认真反省。因为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常常伴随着知识分子的叛逃和误入歧途。因此,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清楚知识分子的责任,了解知识分子的姿态和风采,显然是必要的。因为文明的发展毕竟需要成熟的知识分子群体承担。

                             2002/3/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