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爱别人请不要挂在嘴上,心存感恩也可以留在心
(2010-01-03 17:51:38)
标签:
关爱感恩与人为善秘密批评厌烦文学杂谈 |
分类: 心情絮语 |
这个新年过得不怎么舒坦,几次想写点什么给朋友们送去祝福,但元旦那天我险些住了院,这几天就蜗居在办公室当宅男,原本答应了战士们带他们集体出去游玩的计划也泡了汤,只能在心里请小兄弟们原谅,谁让我的身体不争气呢?写这些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妈妈对我说的一句话:“被苍蝇蹬了一脚就哼唧上了。”是啊,被苍蝇蹬了一脚,不是苍鹰。
闲话少说,说说写这段文字的原因。这几天,看到有位朋友在博客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当然这个大家是指的圈子里的朋友,我也因此有了一些感慨,想想以前经历的几件事情,我便有写这个的冲动了。
选取下面这几个我亲身经历的事儿来完成这篇文字:
A、做这些事儿你征求过我的意见吗?
做这些事儿你征求过我的意见吗?这是我在老部队一位战士对我说的话。
这位战士很孤僻,因为他没有父亲,而他的母亲却常年卧病在床,自己照顾不好自己,特别是在重病的时候,他母亲连最起码的日常起居都无法自理,这位战士只能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请老家同村的一个亲戚到他的家里,帮忙照顾母亲。
我到那个单位报道的第一天就知道了这个战士的情况,我一直在考虑怎么帮他一把,那年年底,单位上组织对一批特困战士家庭进行补助,我想当然地把他的名字报上去了,当我把补助金送给他的时候,他很气愤地对我说了上面的话,他说我不尊重他,不尊重他的人格。
当时我很委屈,过后我一想,自己确实没有动脑,我只想到了帮助别人仅靠一两句安慰的话是不够的,还要从物质上给予资助,但我忽略了一个问题,这种出身的战士自尊心特别强。
看来,关爱别人是需要讲究方法的。
B、你对我再好也不能成天批我!
这个战士的情况跟上边的战士不同。
这个战士家在农村,有一次我出差的时候,恰巧经过他的家,就去看了一下他的父母,我没想到他的家庭条件那么差。我对工作一直很认真,平常在单位上看他的消费,我丝毫不能把他在部队里的情况跟他家庭的情况划上等号,这样一来,我就有些气愤,我便开始批评他虚荣心强,不会过日子,花钱大手大脚,后来看他改掉了坏习惯,我也有些欣慰,年底的时候,他回家探亲,我给他2000元钱,让他捎回家里,他推辞了半天接下了。后来我给父母打电话,我说今年就不寄钱孝敬你们了,我资助别人了,父母说这件事我做的好,还教导我要多做善事。有了父母的支持,我就不在乎自己那点钱了,虽然那个时候我每月工资只有1300多。
但我没想到的是,后来这位战士找我,说我以后不要对他再那么好了,我很诧异,原来这位战士知道经常帮助他,却腻烦我因为对他好而经常说他、经常批评他。静下心来一想,我对他的批评跟对别的战士一样,只是对他更加用心,唠叨的多了一点。
原来,对别人的关爱不能成天挂在嘴上。
C、我虽然是单亲但我会那么脆弱吗?
这是我到消防部队以后碰到的一个战士,他在当兵前父亲因病去世,到部队后,他的性格变得非常内向,原本他的家庭条件非常好,父亲是当地银行的领导,以前他父亲在世的时候,门前车水马龙,父亲走了以后一家人处处看别人脸色。于是,这位战士看不惯世态炎凉,认为这个世上一切都是虚幻的,部队也是一样,有关系的人吃香,没关系的人再努力也没有用。
这种态度决定了他服役的态度,他干工作也没什么劲头,干活总是拖拖拉拉,作风也松松散散,训练也总是比别人慢半拍。我是不希望我的兵里边有人掉队的,我找他谈心,但作用不大,后来我让他干我的通信员,但他在某次聊天中反问我:我虽然是单亲家庭,但我有那么脆弱吗?
这个问题让我思考了很久,原本对他的关爱被他误解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悲哀,当然用网络流行的词儿叫“杯具”,因此我只能给他解释我的想法,还好,他想开了,后来变化很大,现在也顺利转了士官留在了部队。
因此,关爱别人要客观地分析对方的所需。
D、我压力很大因为你每次都训我。
这个是我自己的事情。虽然我知道我的这种做法不对,可是我管不了自己的脑子有时候会这么想。
我有一位很有才气的大哥,因为敬佩甚至于崇拜他,所以就经常跟赖皮狗一样地给他讲一些我的事情,喜怒哀乐全都跟他倾诉,但我在那里听到的都是批评,有些时候被他训得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当然,我心里明白一个理儿,知道他是为我好,但我却冷不丁地会从心底冒出个想法:我有这么差吗?我也曾经跟大哥说过自己压力很大,因为自己很在乎大哥对我的评价,而我在他那里除了挨训几乎没有别的。
呵呵,如果我的这位大哥看到这些,说不定会伤心的,但我说的是实话,还好,我能理解他对我的关爱。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喜欢听恭维的话,我也属于正常的人当中的一员,我当然明白几乎没人会对我说不中听的话甚至批评的话,如果我的这位大哥不负责任,光讲一些冠冕堂皇的客气话,对我的成长又有何帮助呢?就是这样,我还是会在心里生出些埋怨,觉得大哥从不给我留情面,由此看来,我对别人的关爱,即使全部是表扬,也不能指望着对方能够完全理解。
没错,想得到别人的关爱就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
E、文学没有师承。
我喜欢在工作之余写一点东西,06年年底,我突发奇想,要把自己写的文字结集成册出本书,我胆子很大,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把06年不到一年时间里写的散文随笔全都整理出来,然后把整理好的文稿和后记送给山东作家协会的刘玉堂副主席,请他写序,他为我写了《题外的话》,里边有下边一段文字——
需要明确的是,“文学没有师承”。罗贯中不是施耐庵的文学学生,萧军不是鲁迅的文学学生,汪曾祺也不是沈从文的文学学生,尽管人们希望有人能继承茅盾、老舍、钱钟书的衣钵,但文学不同于京剧,无法培植传人。而真正能够让一个写作者成熟的,真正称得上恩师的,只有生活和想象。
“文学没有师承”,却需要多读多看,不断锤炼语言。文学本不是高深的学问,无需刻意高深。“鱼翅蛋羹”很好理解,但特意解释就容易让人失语——“老板,蛋羹里怎么不见鱼翅?”“回客官的话,在下贱名叫做‘鱼翅’。”
如我早先所说,文学永远与功利无缘,它给人们带来内心的满足,好比一次精神上的漫游,在别人看来,游山玩水跑了一天,什么价值都没有,但对身处其间的人来说,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那不是以功利标准来衡量的。
光看这个,朋友们肯定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我一解释您就会明白。
我的后记叫《在文学的路上蹒跚学步》,写了一段话,感谢作协的某某某、曲艺家协会的某某某、媒体的某某某、单位的领导某某某,等等,因为他们在我文学的路上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他们是我的恩师,刘玉堂老爷子显然是对这个不满意了,所以写了上边的话。可不是吗?好不容易出本小册子,总得把帮助过我的人点名表扬一下吧,经过刘老爷子的点拨,我猛地清醒,点某某领导的名字,无非就是功利心在过怪,后来我去掉了那长长的一段感谢话,也打消了请领导或者名家题写书名的念头。
当然我必须承认,那个时候我的心里很矛盾,我不能完全理解刘老爷子的良苦用心,我是出于尊重他,才改变了我的计划,现在经过时间的沉淀,我掂出了他话里的分量。
是的,感恩其实可以与功利无关。
F、这里不是黑板报更不是光荣榜!
这是近几天在朋友的博客上看到大家的“争吵”,我留下的评论。
一位之前并不了解的战友在博文上留下评论,点名感谢报社的诸位编辑,这位战友是做宣传工作的,我非常理解作为基层部队的报道员或者通讯员工作的压力,他们的目标就是让自己的文章得到编辑的认可,变成铅字,这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条件,但,我想说的是,编辑的工作就是在众多稿子当中选出好稿,编发出来,这是他们的工作,无需太多感谢,更不需要在别人的博文下跟帖点名表扬,博客不是黑板报,更不是光荣榜,如果真要对谁表示感谢,可以单独交流。
说这些话,那位并不相识的战友恐怕会抗议的,我想大可不必,比如,我作为带兵人,就应该为战士们做点事儿,查铺、值班,等等,都是我份内的事儿,如果把这个当成辛苦甚至于成长进步的功劳就有点不成熟了;再比如,你作为一个基层部队的报道员写好稿子是本职工作,比起那些与火魔打交道的战友来讲,写稿的辛苦算得了什么?毕竟写稿这份差事相比战斗在一线的战友来讲不会有任何生命的危险,这只是工作分工不同而已,不是吗?
所以,感恩更多的时候不适合在公众场合下来表达。
G、恭维的话多了只能让人厌烦!
我承认我喜欢恭维话,但一旦恭维的话多了,我会很烦的。这个心态很奇怪,喜欢别人夸自己如何如何优秀,但对别人的夸奖又不敢太当真,人往往会在赞扬声中飘飘然的。
这一点是很显然的,很多人会跟我有同感。
在这次朋友博客里引起争论的各类评论中,我就看到了这样的现象。朋友是报社编辑,很多关注他博客的人都在说好听的恭维话,比如祝你年轻啊、祝你顺利啊、祝你开心啊……可是,朋友告诉我,他不喜欢这样的恭维话,感觉很多时候这些话很肉麻很刺耳,这一点,朋友很理智,必须肯定,有个跑偏的话,这次当别人提出批评意见时,这位朋友似乎有点烦了,但今天不是讨论这个的,我不能跑题太远。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些知己,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自己的伯乐,当面对自己的知己或者伯乐时,很多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感恩的话必不可少,感恩的话也就不经意间变成了恭维话,可这些恭维的话说多了,难免会让人觉得有拍马溜须之嫌,那样被恭维的人心里会极其不舒服,甚至于厌烦,既然如此,恭维的话不说也罢,少说最妙。
由此,感恩根本不需要恭维。
H、日记里深藏的秘密让我更加关注他的成长。
这个事儿我以前曾经写过,今天是旧事重提。
一位已经退伍回家的战士姓魏,在他刚来部队的时候,我是新兵训练团的参谋,他比别的兵来的晚了几天,在他刚来部队的那一天,在夜间查铺的时候,我看他那个宿舍的战士们都盖着被子和大衣,而他只盖了一层被子,我就跑回宿舍把自己的大衣拿来给他盖上了。
后来也是赶巧,我在操场上看他训练认真,我就点名让他做了通信员,有那么一次,小魏趴在桌子上写东西,我安排他去找人,因为来不及收拾,就把笔记本放到我的桌子上,我随手翻起笔记本,翻到一页记着日期、天气的纸上,这应该是小魏写的日记,我没有偷看别人日记的怪癖,在我准备合上笔记本的时候,瞥见上面写着我的名字,那一瞬间,好奇心战胜了仅有的一点矜持,我看到了这样一段稚嫩的语言:“我很幸运成了初参谋的通信员,他是在军营中唯一对我关心的人,在刚到军营时,我没有军大衣,在寒冷的冬天里,我只有薄薄的一层被子,在我需要关心的时候,初参谋给我送来了大衣,送来了温暖,当时我躺在床上哭了,而且哭得很厉害,初参谋这次小小的关心,给我增加了自信心,我相信自己这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他。”
说实话,给小魏送去大衣,完全是我的习惯行为,如果不是看到这篇日记,我不会对这件事情有任何印象,因为一个干部对自己的战士做点事情是完全不需要理由的,可我转念一想,我究竟为战士付出了多少?我在不经意间的一言一行又会给战士带来什么影响?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些时候,我的一句话的确会给年轻的战士很大的鼓舞,甚至还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也正是因为无意中发现小魏藏在日记里的秘密,我才更加关注他的成长,一直到他退伍回家。
的确,感恩更多的时候可以被当成秘密藏在心底的。
一股脑儿写下这么多文字的时候,我又生出这样一个念头:生活中的我们要有一颗平和的心,要学会给别人送上关怀,哪怕所做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句微不足道的话,都会让别人在关爱中学会感恩;同样,给予自己关爱的人往往不需要什么回报,我们感恩的最佳方式应该是为别人付出,让更多的人学会与人为善、学会感恩、学会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