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有奖金没有证书的一篇获奖文章

(2009-12-10 10:45:04)
标签:

获奖

省委宣传部

读书

祖国

60周年

见证成长

青涩

记忆

杂谈

分类: 绿荫心语

很久没有正经地写博客了,或者说,从上次暂停博客以后就没正经写过博客,再或者说,近期没有写过一篇像样的文章,什么原因呢?

对啊,什么原因呢?从工作上来说,这期间是补选退,加上年终岁尾,自然是要忙的,其实,这些只是我为自己找的借口,因为原本我的心就不静,慌慌的,博客也就跟着荒了起来。还是自己没甚本事,遇事还是慌里慌张,没有一颗平常心。

虽然写不出什么东西,还是要更新一下博客的。

赶巧昨天也可能是前天,具体时间忘了——现在经常忘事儿,老了——我收到一个500的汇款单,是一个征文比赛的奖金,也就有了今天的这次更新。

这次比赛只有奖金,没有证书,为什么呢?在此就不胡说了。还是说说这篇小文的获奖经过吧。

这篇小文获奖的过程有那么一点戏剧性。

某天的某个时刻,生活报的美女编辑彭姐在QQ上跟我说,抓紧写篇文,参加征文比赛!我翻来报纸,原来是让我参加“与共和国同行,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原则上是要写书评,我可不敢写那个,因为咱没有那个理论水平,驾驭不了,更重要的是,我可找不到哪儿本书能见证祖国六十年的巨大变化,所以,我跟美女编辑说,这次我可不敢参加,可是转过头又想,如果我不写书评,写点别的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然后我就跟彭姐说了我的想法,彭姐也拿不定主意,只是说写写试试吧,呵呵,看吧,当时我参加这个比赛的动机就不纯,心里是想着得奖的。

于是乎,我写了下边这篇小文,因为我想,我只是一个个体,从我个人的经历或许真的能见证祖国的发展。

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一个应景之作得了一等奖,虽然是省委宣传部组织搞的,但只有奖金,没有证书,不过无所谓,省委宣传部的获奖证书好像得过,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了。

唠叨这么多,还是要感谢彭姐!当然更要倡议朋友们多读书,读好书!

显摆一下这篇小文章,朋友们莫见笑~~~

 

《那些与书有关的青涩记忆》——

 

    与书有关的记忆只是一些片段,每段记忆都与父亲有关。

    那年的春上,我做起了文学梦。

    一天午后,我怀揣几本作文选的征订启事回到家中,想让父亲为我订份杂志,但他不肯,我想不明白,在政府机关做文字工作的他会拒绝我。

    初三,我喜欢上了书法,天天临摹字帖,几近病态,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相当气愤,撕了我的字帖,看着满地纸屑和父亲气急败坏的样子,我甚至有了报复他的念头。

    因为中考成绩太差,我只能上一所普通高中,父亲嫌我不争气,天天板着面孔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时间长了,我也就习惯了,倘若他脸上有了笑容,我也一定要惹点儿小事让他生气。而这个时候,我喜欢上了武侠小说,直到有一天我手捧《鹿鼎记》被老师发现,让我叫家长。回到家后,父亲狠狠地用脚踢在我的小腿上,但这一次我没有听到他的叫骂声,我看到他那张写满了愤怒的脸已经扭曲变形,豆大的汗珠落下,疼痛让父亲说不出半句话,他因为踢我一脚受了伤,那个时候我的嘴角偷偷露出一丝笑容,心里想父亲这是自作自受。

    那个时候的确无法理解父亲的苦心,青春的叛逆让我不但没有丝毫收敛,反倒变本加厉地读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杂书,父亲也没了招数,他只能阴沉着脸不再搭理我,我们爷俩井水不犯河水,直到我高考一败涂地。

    高考的失利让我不得不面对父亲的冷嘲热讽,我也变得迷茫起来,感觉人生失去了方向,不想复读,不想工作,这样的日子实在难熬,与其说不想再看父亲的脸色,倒不如说我自己感觉没脸见人。这个时候,书成了我最忠实的朋友,日记本成了我唯一的倾诉对象。

    记不清是哪一天,我没有吃午饭,我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拉上窗帘看书,在一本过期的《中国青年》杂志上,我看到了徐洪刚,看到他为了群众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的文章。我握紧双拳下定决心:当兵做英雄去!

    体检、政审,当兵的一切程序都很顺利,那年年底我穿上了军装。真正离开了家,才发现家的温暖,才想起在家时的万般好处,而此时我对父亲也不再记恨,我们用书信交流着彼此的感受,父亲这个时候不但不再反对我读书,反倒鼓励我多看书多学习。我给自己定了目标,要学习新闻写作,父亲听后很高兴,立即跑到书店买了一堆工具书。

    也是我比较幸运,我的豆腐块很快就在报纸上发表,我兴奋地把样报寄给父亲,父亲为我挑了毛病,并提醒我不能骄傲翘尾巴,就这样,在父亲的鞭策下,我一边读书一边写作,当我考上军校时我发表的新闻稿已经贴了大半个本子。后来,我不再满足写新闻稿,又重新拾起儿时的梦想,开始了文学创作,这个时候,父亲又提醒我不能贪大,要从书里学,要从生活中学。

    创作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却很快乐,当我把自己散着墨香的散文集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父亲的时候,他乐得合不拢嘴,像个小孩子一样指着里面的文章说:“这个里边有我的影子,这一篇是写你妈妈的!”我没有跟他一起高兴,我很严肃地提出藏在心头多年的问题:“爸,我上初中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给我订作文选?”父亲摘下老花镜盯着我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叹了口气说:“我也想啊,可那时候咱家穷,一大家子人都靠我几十块钱的工资……”那一刹那,我第一次为自己年少时的无知和幼稚而感到愧疚,父亲已经泛白的鬓角在我的眼里慢慢模糊起来。

 

本文生活报链接:http://paper.dzwww.com/shrb/data/20090928/html/23/content_2.html

获奖名单链接http://paper.dzwww.com/shrb/data/20090928/html/23/content_4.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