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川归来的战友送我的礼物(摘选部分援川日记)
(2009-01-06 16:19:11)
标签:
援川日记工作消防英雄杂谈 |
分类: 绿荫心语 |
今天我接受了一件非常珍贵的礼物。称其正规,原因有二:赠礼物者是我们部队援川人员中的一员,他应该被当作英雄;二是他千里迢迢从四川带到济南,让人感动。
他送我一本集邮册,有关抗震救灾的,看了之后,思绪又回到去年的5月份,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无数国人怆然泪下,当然,我们不是那种遭了灾难就爬不起来的民族,因此,灾难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赶赴灾区,我的这位战友就是所有援川人员中的一员。
我的战友叫耿庆峰,他与我的另外一位战友王坤亮带领战士赶赴北川,参加灾后重建工作。半年后,他们返回济南,但面对他们,我却无法写出一个字。
摘选耿庆峰从带去带回来的工作日记里的部分内容,与大家共享,请大家记住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震后的灾民,我们默默无闻的援川工作者——
2008年7月29日
在山东省公安厅统一组织下,我们驱车行程1800多公里,历时44个小时,于7月29日20点30分,安全到达四川省北川县公安消防大队。
官兵们的到来,受到了北川县消防大队全体官兵的热烈欢迎,北川县大队大队长熊琪代表大队对山东总队援川官兵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北川是重灾区,在地震中损失惨重,目前,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为灾后重建创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极为重要,现在正处在重建初期阶段,大家吃住的条件都非常艰苦,当地少数民族多,与当地群众语言交流困难,生活饮食习惯不适应,交通不方便,等诸多困难都需要大家在下一在下一步工作中克服,得知此次援建官兵都是主动请战报名参加后,一直被你们这种知难而上,不畏艰险的精神而感动,并艰难地抬起他受伤了的手臂致以军礼,向支援北川大队建设的20名山东官兵表示感谢。
2008年7月31日
根据北川县消防大队的工作安排,我支队7名官兵于7月31日中午12点从北川县擂鼓镇消防分队出发,经安昌县、绵阳市、江油市行程4个小时行程近300公里,穿越绵延的大山,一路山路崎岖难行,山体滑坡路段较多,下午16时官兵们终于到达北川县陈家坝乡。
2008年8月1日
16时30分左右,官兵们正在双岩村安置点开展消防巡查,突然感觉大地有强烈震动,板房在摇晃,知道发生地震,在队长耿庆功的带领下,官兵们跑到空旷地带,地震持续约6到7秒钟,地震结束后,队长耿庆功迅速给在擂鼓镇的3名战士通电话,得知3人均安全,官兵们继续开展巡查活动,开展消防安全宣传。
晚上归队后经了解,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震中在四川省平武和北川交界处(北纬32.1度,东经104.7度),地震震级6.1级,重庆、陕西汉中、西安等地有明显震感,我支队官兵驻扎的陈家坝乡离震中仅20公里。
陈家坝乡由于周边都是高山,此次地震中发生了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地震发生的瞬间,镇子的四周全是灰尘,尽管此次余震有6.1级,但是援川队员们都没有出现意外,对于此次余震他表现得很平静。地震后,官兵们通过电话向家中亲人报了平安。
2008年8月3日
经过精心准备,陈家坝警务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室内摆放了灭火救援装备、防火装备及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等,这简陋的警务室,将发挥器材库及临时办公室的作用。
室外墙挂“北川羌族自治县公安消防大队陈家坝警务室”的红牌,室内摆放中队官兵从我支队自带的灭火战斗服、抢险救援服、呼救器、消防腰带等个人防护装备,大队配发的手抬机动泵、消防斧、消防铁锹等灭火救援器材陈列整齐;中间放有办公桌,桌子上摆放对讲机、手电筒等工具;墙壁粘贴着消防安全责任制公示栏、安置点消防宣传栏、安置点用火用电制度等;器材架的对面是摆放整齐的灭火器,将要配发给每个安置点的帐篷、板房。
小小警务室,虽比不上普通执勤中队的设备齐全、先进,但是在陈家坝这个重灾区,它将为消防宣传、防火灭火及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8年8月8日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北京隆重上演,援川的官兵们守在电视机前,和全国人民共同分享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在一处租来的民房里,分队的全体官兵聚在一起观看奥运开幕式直播。在中国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时候,官兵们都自发地站起来,高唱国歌,大家都为我们日亦强大的祖国而自豪。当中国队阔步进场时,官兵们都欢呼雀跃起来,当李宁创意点燃火炬时,小屋沸腾了,官兵们激情的跳了起来。通过收看奥运会开幕式,官兵们都为开幕式的设计感到震撼,在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同时又不乏创新,上等兵唐勇说道“我觉得开幕式上的画轴构思非常好,中国古老的文字、四大发明都是从画中变化出来。”一级士官董海飞异常激动,特别是对太极操,他认为人数较多的太极操既展现了中国武术,且非常成功的组织了圆形等高难度的壮观组合。”
2008年8月22日
山东援川消防官兵自到达四川省北川县,就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在到达北川的半个月时间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警民和谐乐章。
无论是在从擂鼓镇到陈家坝乡200余公里的环山公路上,还是在乡镇临时的集市上,到处都可见“含泪感谢解放军同志!”“向最可爱的人致敬!”“山东大爱,世代相传!”“北川人民感谢人民子弟兵!”“警民共建美好北川”……军车在道路上行驶,在路旁乘凉的年轻人们会朝车辆挥挥手,打个招呼;小学生会立正站好,向军车敬礼,非常严肃的样子,很是认真;就连路旁的老人也会拿着拐杖朝车辆挥动几下,同时脸上露出致敬的微笑……
一幕幕和谐的景象令每一名军人感动、欣慰。淄博的7名消防官兵在北川县陈家坝乡执勤,自从到达执勤地以后,当地村民的热情就让官兵们感到了作为一名援川军人的自豪。一句亲切的“兵哥哥”,是当地村民怀着感恩的心发出的肺腑之言。房东羌族婶子看到官兵晒着的被褥破了,什么话没说,拿出针线就开始缝补,战士们不让,婶子的一句“你们对我们的帮助这么大,我做的这点算什么”让战士们无语。办公电脑运行不正常,请来了电脑维修人员,经过一下午的艰难调试,终于一切正常,钱说什么不要,战士们把一袋苹果塞到他手里时,他硬是放下,说:“如果我要回报的话,那我所做的就没意义了。”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援川消防官兵把北川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刚来到陈家坝的第二天就开始进行工作,除了消防宣传外,还随时做好灭火和救援的准备。挨个帐篷、板房粘贴防火宣传画,并对村民热情地讲解防火灭火逃生自救知识。村民对官兵们的工作很是理解和支持,积极配合。村民们有什么困难,消防官兵总全力帮助,小到为村民们搬家、修水管,大到救援,官兵们的付出赢得了村民们的尊重和赞扬。
在这片属于战士们第二故乡的土地上,在这片和谐与感恩同在的土地上,在这片所有人正在创造着辉煌明天的土地上,到处都可见警民一家亲的美好景象,并且这种景象将会一直这样上演下去。
只摘选这么多吧,这是他们工作的记录,从某一侧面能看到他们工作的艰辛和不易,当然,因为他们的工作日记篇幅太长,再者,我还没征求他们的意见,所以,只选取这一小部分放在这里,遗憾的是,没跟他们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