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集团:二十年自主研发的真相(下)
文/刘涛
按照一汽的规划,奔腾 的第一步是自己做车身,第二步就是做发动机部分的自主开发。在HQ3上, 第一代走了一条跟随丰田的道路,
但是在第二代上,HQ3会摆脱丰田的影子,走出一条一汽自己的路。目前 ,HQ3第二代方案的研发已经进行 了半年,方案已基本成形。
奔腾、HQ3:告别跟随路线
几十年来,一汽的自主研发力量2/3 以上集中在商用车,而“红旗”的存在既能证明一汽在轿车自主研发中曾经有过的辉煌,也成为业界指责其在“红 旗”之后不思进取的话柄。对于这种指责,一汽内部的人很不服气。2006年4月间,一汽集团带着自主研发的 几款样车来到科技部,其中包括一辆大红旗和一款经济型轿车。在对有关领导汇报的时候,一汽就提到,这些产品 的开发都是一汽独立完成的,并没有像有些自主品牌企业那样,找国外的设计公司设计、开发,企业只负责批量生 产。“在乘用车的自主研发上,一汽不是没有上进心。我们始终在做,在努力。”一位一汽集团的高层对记者说道 。
现在的一汽技术中心中共有2000多人,其中300多人负责乘用车产品的研发,人员覆盖车身 、整车、底盘、发动机等各个领域。在一汽的十一五计划中,乘用车是自主研发的重中之重。目前,正在研发进程 中的有三个项目。这其中,有从平台开始全新开发的,也有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改进的,而且有一个平台已经开发完 毕。
从一汽目前现有的乘用车自主研发产品看,只有“红旗”和奔腾两款。关于奔腾,业界最大的 不满是,一款被一汽称为耗资10亿、历时3年多的产品,外观设计来自意大利,平台、底盘、悬挂、变速箱全部 来自马自达6。这与十几年前,一汽把奥迪100的壳放到红旗上有什么区别呢?难道一汽寂寞了二十年,换来的 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吗?而在红旗HQ3上,质疑之声则更加高涨。在奔腾上,一汽还在外型、内饰等方面做开发,
而在HQ3 上干脆成了丰田皇冠的贴牌产品。极端者甚至认为,用日本车来阐释“红旗”,简直是对“红旗”的 侮辱。
对于这些,一汽并非充耳不闻。即使在一汽内部有存在另一种声音:“我们已经具备了自主 研发轿车的技术力量,为什么不让我们从头开始,全新地投入一款产品的开发?”但一汽的高层有这样一层考虑,
首先,一汽要搞自主品牌,不能再重复走奇瑞、吉利的低端路线,自主品牌之间要展开差异化竞争;其次,既然是 高起点自主造车,风险和成本都大大增加,像发动机、底盘、平台的开发不但投资巨大,而且周期很长,比如一个 底盘的开发至少需要三五年时间。在这期间,一汽必须要考虑如何利用多年合资积累下来的资源,而不是盲目的从 头开始。
面对各种指责,一汽的方针是埋头干,不回应,但对于奔腾、HQ3的后续研发从没有止 步。按照一汽的规划,奔腾的第一步是自己做车身,第二步就是做发动机部分的自主开发。截至目前,一汽已经完 成了从1.8到2.2升发动机的研制,点火已经成功,开始第二轮试验。发动机的研发,一汽耗资一亿以上,而 要建一个发动机厂至少需要10亿的投入。在HQ3上, 第一代走了一条跟随丰田的道路,但是在第二代上,H Q3会摆脱丰田的影子,走出一条一汽自己的路。
如今一汽技术中心每年还在引进大批的新人,李征 则成了一汽技术中心的老资格。虽然技术中心的待遇远远如合资企业,年薪不过10万-15万之间,但李征能感 到,大家的精气神没有松懈。在一汽人心中始终有一个自主的梦,现在他们的目标不仅是要造更多自主研发的汽车 ,还要让一汽技术中心成为国际..
文/刘涛
按照一汽的规划,奔腾 的第一步是自己做车身,第二步就是做发动机部分的自主开发。在HQ3上, 第一代走了一条跟随丰田的道路,
但是在第二代上,HQ3会摆脱丰田的影子,走出一条一汽自己的路。目前 ,HQ3第二代方案的研发已经进行 了半年,方案已基本成形。
奔腾、HQ3:告别跟随路线
几十年来,一汽的自主研发力量2/3 以上集中在商用车,而“红旗”的存在既能证明一汽在轿车自主研发中曾经有过的辉煌,也成为业界指责其在“红 旗”之后不思进取的话柄。对于这种指责,一汽内部的人很不服气。2006年4月间,一汽集团带着自主研发的 几款样车来到科技部,其中包括一辆大红旗和一款经济型轿车。在对有关领导汇报的时候,一汽就提到,这些产品 的开发都是一汽独立完成的,并没有像有些自主品牌企业那样,找国外的设计公司设计、开发,企业只负责批量生 产。“在乘用车的自主研发上,一汽不是没有上进心。我们始终在做,在努力。”一位一汽集团的高层对记者说道 。
现在的一汽技术中心中共有2000多人,其中300多人负责乘用车产品的研发,人员覆盖车身 、整车、底盘、发动机等各个领域。在一汽的十一五计划中,乘用车是自主研发的重中之重。目前,正在研发进程 中的有三个项目。这其中,有从平台开始全新开发的,也有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改进的,而且有一个平台已经开发完 毕。
从一汽目前现有的乘用车自主研发产品看,只有“红旗”和奔腾两款。关于奔腾,业界最大的 不满是,一款被一汽称为耗资10亿、历时3年多的产品,外观设计来自意大利,平台、底盘、悬挂、变速箱全部 来自马自达6。这与十几年前,一汽把奥迪100的壳放到红旗上有什么区别呢?难道一汽寂寞了二十年,换来的 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吗?而在红旗HQ3上,质疑之声则更加高涨。在奔腾上,一汽还在外型、内饰等方面做开发,
而在HQ3 上干脆成了丰田皇冠的贴牌产品。极端者甚至认为,用日本车来阐释“红旗”,简直是对“红旗”的 侮辱。
对于这些,一汽并非充耳不闻。即使在一汽内部有存在另一种声音:“我们已经具备了自主 研发轿车的技术力量,为什么不让我们从头开始,全新地投入一款产品的开发?”但一汽的高层有这样一层考虑,
首先,一汽要搞自主品牌,不能再重复走奇瑞、吉利的低端路线,自主品牌之间要展开差异化竞争;其次,既然是 高起点自主造车,风险和成本都大大增加,像发动机、底盘、平台的开发不但投资巨大,而且周期很长,比如一个 底盘的开发至少需要三五年时间。在这期间,一汽必须要考虑如何利用多年合资积累下来的资源,而不是盲目的从 头开始。
面对各种指责,一汽的方针是埋头干,不回应,但对于奔腾、HQ3的后续研发从没有止 步。按照一汽的规划,奔腾的第一步是自己做车身,第二步就是做发动机部分的自主开发。截至目前,一汽已经完 成了从1.8到2.2升发动机的研制,点火已经成功,开始第二轮试验。发动机的研发,一汽耗资一亿以上,而 要建一个发动机厂至少需要10亿的投入。在HQ3上, 第一代走了一条跟随丰田的道路,但是在第二代上,H Q3会摆脱丰田的影子,走出一条一汽自己的路。
如今一汽技术中心每年还在引进大批的新人,李征 则成了一汽技术中心的老资格。虽然技术中心的待遇远远如合资企业,年薪不过10万-15万之间,但李征能感 到,大家的精气神没有松懈。在一汽人心中始终有一个自主的梦,现在他们的目标不仅是要造更多自主研发的汽车 ,还要让一汽技术中心成为国际..
后一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