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清明恢·焕祭祖活动暨第三次统谱推进会的发言
(2024-04-23 11:28:05)分类: 个人原创 |
各位宗亲:
清明时节,我带上家人,从贵州思南驱车专程赶来彭水,参加恢祖、焕祖这个祭祖大典。几次路过彭水,都未能来恢焕二祖的墓地进行祭奠,真是愧对先辈啊。我已五十有余,今天终于成行,弥补上之前从未向恢、焕二祖进行祭奠的遗憾。今天在这里见到了这么多从重庆、贵州、湖北等地专程赶来彭水参加这个活动的宗亲,非常高兴。
十分感谢彭水宗亲精心的准备,在这里说一声: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为各地宗亲来彭水进行祭奠所作的精心准备和帮助。恢祖已经在这里长眠了七百左右,我们仍能到这里挂清祭奠,更要感谢彭水一代又一代张氏宗亲对恢祖、焕祖墓地的保护。
本人张钟进,入黔始祖张恢祖23世孙,来自思南县,现在在思南上班,为印江甲山(峡口寨)宗祠一支。今天的思南,地处贵州东北部,乌江中下游,人口近七十万,在整个贵州都是开发很早的县,自古得乌江航运之便利,商贸繁荣。元朝1362年设宣慰司,1373年升为思南道宣慰使司,明朝1413年设思南府,存续至1914年,设府时间长达600年,600年里管辖着现在的思南及周边德江、印江、务川的大部分区域。乌江是贵州的母亲河,发源于乌蒙山区的威宁县,流经大半个贵州,在涪陵汇入长江。长达1050公里的乌江,目前梯级开发已经完成,其中第六级思林电站就坐落在思南的乌江干流上。思南境内拥有思南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思唐古建筑群等国家级名片。建在乌江干流边上的县城只有四座,思南是其中之一。思南有很深的历史底蕴,自古文化繁荣,在这个过程中,同样离不开我们恢、焕二祖后裔们的开拓。这些年来,每年考上一本的学生近2000人。我们的思南中学,仍然是整个贵州到目前为止,唯一办在县城的一类示范性高中,也是办在县城实力最强的高中。每年高考,人们习惯性地问思中今年有几个上了北大、清华。如果没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一定是思南本地的新闻。思南也是焕祖和二房坤载祖生活过的地方,是坤载祖长眠之地。恢、焕二祖后裔从思南府迁出的很多。据谱书记载,坤载祖安葬在思南望竹丫。望竹丫现属思南双塘街道办事处,就在城边。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对于坤载祖的墓地,只有记录,却无法找到。前几年我们思南有几个人去找过,还是没找到。
既然今天坐在在这里,谈谈几点想法,仅是个人之见,水平也有限,如果不对之处请大家原谅。
一、建议我们这支张氏命名为武陵山张氏。我们都称恢、焕二祖的后裔。由于恢、焕二祖的后裔,绝大部分生活在乌江流域和乌江流域以外武陵山地区,建议恢、焕二祖的后裔命名为武陵山张氏。
二、倡导做好宣传,我们这支张姓来源于西安,来源于关中,不是来源于江西。贵州的很多姓人,都称来自于江西的某某府,贵州也确有从江西迁入贵州的张氏宗亲。我也不时听到我们这支张氏宗亲说,来源于江西临川府。但根据谱书记载,恢祖来自于长安的咸宁县。西安的这个咸宁县,从唐朝唐玄宗时期一直延续至1913年,历史特别悠久,其管辖区域就在现在西安市城区东南部一带。1913年设县时,要求全国县级行政单位不得重名,可能由于咸宁与湖北的恩施的咸宁县重名而被发弃。今天西安仍然有咸宁东路、咸宁西路、咸宁国际广场、咸宁花园等等地名印记。由于恢祖出生在西安咸宁县,后来到夔州路任职,夔州就是今天的奉节。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我在这里倡议,我们以后应大力宣传,我们这支张姓不是来源于江西,而是来源于长安,来源于关中。
三、建议这个活动就叫张氏文化研究会或武陵山张氏文化研究会。这个研究会的就两个三个任务,一是每年组织对恢祖和焕祖的祭祀活动,二是通过已有的谱书对我们这支张氏的来源、迁徙进行研究。三是统谱、修谱。统谱、修谱,不犯法,目前在有些方面还不是太拿不上台面,建议以后这个就叫张氏文化研究会或武陵山张氏文化研究会,这个研究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的核心内容就是统谱、修谱。
四、建议继续考虑修建张氏祖墓主题公园。通过了解,修建张氏祖墓主题公园,之前已经有宗亲考虑过了,这个提议很好,我们以后应该继续把这个事做好。恢祖、焕祖的墓是彭水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议彭水的宗亲做好申报主题公园这个工作。恢祖、焕祖二祖后裔上百万人,每年总有人来烧纸、挂清。大家来了,得有空地方坐坐,在这里休息几分钟。周围又都是群众的田土,十分不方便,建立一个张氏主题文化公园是最好的办法,平时周边群众可以在这里休闲,我们做活动的时候也可以使用,一举两得。修建主题公园,需要将恢、焕二祖墓地周边的土地进行征收,征地审批要靠政府,资金来源一是向政府进行申报,二是恢祖、焕祖二祖后裔进行集资。
五、建议凡恢、焕二祖的后裔使用标准字辈。历史上由于人口迁徙、联系不畅等原因,自立字辈成为普遍现象。字辈是祖上对后代预先建立起的顺序,是祖宗留给我们的标志性符号。建议自立字辈的宗亲,逐步废弃自立的字辈,使用标准的字辈,这样才有序。当然这个完全取决于宗亲们自己的决定,既可以现在就使用标准字辈,也可以将自立的字辈用到计划的世数后再换过来。万一有宗亲想不通,自立的字辈也可以一直沿用起走。
六、建议统谱、修谱工作要科学而规范。统谱、修谱是这个张氏文化研究会的核心内容。大家对统谱、修谱热情很高,这是好事,但是专业的事情交是专业的人做。参与修谱的宗亲首先要有爱好和热情,只有爱好和热情还不行,对基础资料汇总、甄别、编纂、出版等方面的工作,文化低了不行,最好是在本科以上,学汉语语言文化、历史学、社会学、档案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为最好,当然其他专业也可以,这个团队可能要几十个人才行。按这个标准,我也还不够资格,但是我可以参与修谱的其他工作。看看我们祖上的历次修谱,主编都是当时的顶尖级文化人。可能有些人对这个建议有意见,统谱修谱工作交给专业人士了,拿我们这些人来干什么。我们这些人包括我个人的工作就是做好资料收集,为统谱做好服务。收集资料是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工作量最大的工作。有充足详实的基础资料,又有专业的人士来统筹这些资料,这样修出来的新谱,质量就有保证。在统谱修谱的过程中,只要是恢、焕二祖的后裔,不管人多人少,大家要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努力把这个事做好。
七、我在这里提议,有老谱的宗亲,积极为修谱提供原始资料。谱书把我们和先辈联系在了一起,统谱一定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老谱的资料十分珍贵,越古老的谱书,记载的内容就越接近历史的真相,越有价值,这些老谱将是修谱的第一手资料,希望拥有老谱的宗亲积极提供。在修谱统谱的过程中,不要随便否定老谱的记录,因为我们的前辈在修谱时,也要对前面的记录、对前面的人和事进行考究。
关于谱里的记载,微信群里已有不少讨论,我建议既要研究谱书的记录,也要研究谱书记录的那些人和事所对应的历史。如果把这个问题展开,还要讲很多。比如恢祖来源于西安,他生活在南宋(1127年-1279年),是绍兴(年1131—1162年)年间的进士。其实靖康之难之后建立的南宋,一直受到北方的威协,先是金国占领长安,后又是蒙古军队南下,南宋政权一直有点风雨飘摇。蒙古军队占领都城临安后,政权一直在南迁,朝廷也许有没有精力来关注乌江流域的叛乱。通过最近在网上了解的一些东西,我甚至怀疑恢祖过世后为什么要葬在彭水,而没有回西安或夔州。那时如果他没有归顺元朝,焕祖已经不可能将恢祖送回西安或夔州安葬,因为作为官员回乡,风险是很大的。或者恢祖已经归顺元朝,所谓所平叛乱,也许是黔东北思南周边还有部分势力,因不服元朝的统治,而派已经归顺的恢祖前去采取的措施。恢祖平乱的时间与后面焕祖、坤元祖、坤载祖任职的时间也有些矛盾。恢祖是授予的亚中大夫是追授的亚中大夫?如果是授予亚中大夫,那么恢祖的过世应在1315年前后。现在可以肯定焕祖在1314年至1320年一定还在任上。等等问题,在修谱的时候,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究。老谱是传家宝,建议由组委会通过扫描出来使用,不宜由组委会保管。
统谱,已经酝酿了很久,但是进展不是很理想。我个人又有几点想法,仅供参考。有些想法实际上已经在做了。
一是修谱要成立机构。从收集资料到出版,这是个十分繁琐的工作,必须要成立个机构才行。有必要成立个修谱编纂委员会,要选个人来担任编委会主任,由主任来牵头成立个编委会。如果以张氏研究会的形式成立编委会,还建议到民政局进行登记。
二、要有个章程。这个章程由编委会起草。包括名称、编委会的运作模式、资金筹措和规范使用、新谱版权的使用与保护、新谱谱书的发行、赠与、出售等等,这个章程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编委会就要按这个章程行事。
四、倡导大家积极支持统谱修谱工作,我提议有识之士为统谱修谱大力提供支持。既包括资金支持,也包括劳动力支持。到时候编委会形式成立后,我个人也将尽到我的微薄之力。我们在修谱过程中,还要大力提倡多做义务工。
再次感谢彭水宗亲为这次活动付出的努力。也欢迎各位宗亲去思南寻祖、观光、旅游,我在乌江河边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