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龙泉寺塔林(省保)

标签:
历史古塔塔林河北省保龙泉寺塔林杂谈 |
分类: 华北古塔:京津冀 |

上周日,2月8号,去石家庄保养车,顺路访了上次去龙泉寺错过的龙泉寺上院和金代塔林。下图是山前大道西侧的人面狮身像,去年埃及政府曾因为这座山寨建筑状告石家庄ZF,后来不了了之,有点味道

山前大道西侧为太行山,槐安路南侧由北向南依次是双龙山、西山森林公园、龙泉寺、封龙山等,龙泉寺门票10元,证件无效(皈依证另说)。龙泉寺历史悠久。据《鹿泉市志》记载,龙泉寺建于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距今已 有800多年历史。金大定二年(一一六二年)重修,敕封龙泉寺。该寺虽然规模不大,但据寺内碑文所载,它「东接翠屏,西连五寨,南披封龙,北带滹沱,其间基址动作规模气象,称石邑首腾之区」。历史上金、元、明、清历代均曾修。下图为龙泉寺石牌坊。

公元1291年,住持僧净琛和尚申报朝廷请旨后,被赐名“龙泉院”,并依此正名为龙泉寺,四平山也因此更名为龙泉山,当年圣旨的石刻,至今仍然存于寺内上院大雄宝殿外的石壁上。之后,元明清历代寺院都经过修整和续建。元大德四年、明正德十二年、清乾隆三十年、清咸丰七年等修建碑文,经历时代的变迁,仍然屹立于寺院之内,有资可考,有鉴可证。金代的诗人元好问曾有“登高都说龙山好,从此龙泉是圣境”的佳句。
这次去龙泉寺之前有作功课,知道进入此牌坊后不能右拐(龙泉寺下院),沿小路直行就是

途中会经过孔雀养殖场

很漂亮的大鸟,可惜没有开屏

看到前面那个铁门了吧,到了门前左拐南行约20米院内即为龙泉寺金代塔林(未锁)

进入院内首先会看到省保碑。塔院内遗留有金代墓·寿塔五座。石幢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高2.7米。下面基座由八角八面石雕仰莲座和鼓形石墩构成,幢身分八棱石柱,上刻幢文,有的还能辩认。有确切纪年的是“泰和元年”(1201年)幢,有确切名称的为“进公寿塔之铭”幢。

“琛公和尚之塔二”,青石质,分六层,基座三层,下为八角八面体石座,中间为圆鼓形石柱,上为仰莲座。幢身为八棱柱形,字迹模糊不清。




“琛公和尚之塔一”,青石质,分八层,基座三层,一层为八角石座,二层为六角石柱,三层为仰莲石座。塔身为三层,上下两根八棱柱石,中间隔八角八面体兽首、佛像人物浮雕垂幔,下层石柱正面刻有“琛公和尚之塔”铭文,其它文字不清,只有“大定十六年五月六日立”字体隐约可辨。顶分二层,下为八角八面体伞形石,上层为仰莲石帽。






“泰和元年”经幢,青石质,分六层,高2.7米。基座高1.11米,分三层,下为八角八面石座,中间为圆鼓形石柱,上为仰莲座。幢身高1.11米,为八棱柱开,字迹模糊不清,仅“泰和元年十月”刻字尚可辨识。幢顶高48厘米,分两层,下为八角八面体石盘,狮首、佛像人物浮雕垂幔,上为圆形仰莲柱石。



南面有经幢三座,“进公寿塔之铭”,青石质,六层,通高2.63米。基高1.18米,下为二层六角六面体石盘,中为八棱柱石,上为仰莲石座。幢身高1.07米,为八棱柱形,正面阴刻“进公寿塔之铭”,其它六面刻有“大金获鹿韩庄龙池山龙泉院……”等401字和四言颂诗160字。顶高38厘米,呈八角面体伞形。

另一经幢,字迹不可辨认,分七层。基座三层,下为八角八面体石盘,中为圆鼓形石柱,上为仰莲座。幢身为八棱柱形。幢顶分三层,下为八角八面体石盘,刻有狮首、佛像人物浮雕垂幔,中为六角柱石,上为仰莲座。



“进公寿塔之铭”,青石质,六层,通高2.63米。基高1.18米,下为二层六角六面体石盘,中为八棱柱石,上为仰莲石座。幢身高1.07米,为八棱柱形,正面阴刻“进公寿塔之铭”,其它六面刻有“大金获鹿韩庄龙池山龙泉院……”等401字和四言颂诗160字。顶高38厘米,呈八角面体伞形。






龙泉寺上院

大雄宝殿

龙泉寺寺内建筑多已毁,历代几座重修碑虽已破烂不堪,仍倔强的屹立



院中有一眼约二米深的小井,井口直径○.五米左右。地面至井水面约一米,井水清澈见底,洪涝之年满而不溢,乾旱之年盈而不涸,数百年来,不枯不竭,遂称「龙井」


最著名的估计就是龙泉了,寺以泉名

龙王殿内有龙池,龙池之水源於堂後龙泉,泉水从岩壁裂隙中涌出,通过石雕龙头注入暗道,引进殿内龙池。

龙泉,水流很小,以前有限制的,每人限带2.5升

站在上院看下院

下院

下院的山门

新修的塔

回到石牌坊处

游完龙泉寺,时日尚早,登爬了西山森林公园




“进公寿塔之铭”,青石质,六层,通高2.63米。基高1.18米,下为二层六角六面体石盘,中为八棱柱石,上为仰莲石座。幢身高1.07米,为八棱柱形,正面阴刻“进公寿塔之铭”,其它六面刻有“大金获鹿韩庄龙池山龙泉院……”等401字和四言颂诗160字。顶高38厘米,呈八角面体伞形。






龙泉寺上院

大雄宝殿

龙泉寺寺内建筑多已毁,历代几座重修碑虽已破烂不堪,仍倔强的屹立



院中有一眼约二米深的小井,井口直径○.五米左右。地面至井水面约一米,井水清澈见底,洪涝之年满而不溢,乾旱之年盈而不涸,数百年来,不枯不竭,遂称「龙井」


最著名的估计就是龙泉了,寺以泉名

龙王殿内有龙池,龙池之水源於堂後龙泉,泉水从岩壁裂隙中涌出,通过石雕龙头注入暗道,引进殿内龙池。

龙泉,水流很小,以前有限制的,每人限带2.5升

站在上院看下院

下院

下院的山门

新修的塔

回到石牌坊处

游完龙泉寺,时日尚早,登爬了西山森林公园

前一篇:万里长城之——紫荆关长城
后一篇:2015清明节冀豫晋三省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