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驼梁穿越

标签:
西驼梁户外旅游 |
分类: 雄伟太行 |
喜欢户外,但是竟然还没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穿越。上个周日参与了石家庄悠悠户外群的活动,西驼梁穿越一日。晨2点多就起床了,坐火车去石市。到石市后,再乘公交去集合地点:康乐街与中山路交叉口
大家基本按约定的时间到此集合,6:30准时发车。两台车大概100名驴友吧,我是最远的一位
其实本来没有西驼梁这个地名的,这是群主“两不厌”开发的路线,因已有“南、北、东”驼梁之说,而此路线在驼梁山的西面,所以命名“西驼梁”,其实我感觉和驼梁好像没有毛关系
前几张照片都是在大巴上隔着车窗拍的,因为需要跨越太行山,所以要走盘山公路,而两省交界处山路盘旋的很厉害,河北省境内省道开通的较早,山西境内段大概开通于2010或者2011年.
我这是第三次走这条道路,一次骑摩托车、一次小车自驾、一次大巴,道路两侧怪石嶙峋,风光旖旎
石家庄是当仁不让的全国最脏城市前五名之一(经常第一),不过西部太行深山空气还算不错,尤其是进入山西境内,绝对是城市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到达目的地,大家下车,在群主简要介绍注意事项之后,开始了本次穿越之旅,据说是中等偏下强度,只是本来中等偏下的强度被我们至少走成了中等
一开始上山的路是这样的,这是最像路的路,后面的路时隐时现,或者干脆消失在乱石中,估计很久很久才会偶尔有驴友走这,绝对算得上人迹罕至
就是顺着这条山沟一直朝上走就成了
路上碰到了几位山西老乡,说这是景区,景区内绝对不能见火,嗯,是景区,没有名字的景区
野路呢,风景其实一般了,权当锻炼吧
其实同行的驴友很享受这种毫无人工修饰的户外活动
许多地方是没有路的,需要披荆斩棘,临时开辟。鲁老爷子说过“其实世上本来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确实是这样
绿的舒服,蓝的养眼
这座山应该是没有名字的
偶尔会惊艳一把
我算是在第一集团的
树密林深,红皮桦林。
绿化的相当不错
一块怪石
漂亮
6月底的天气,温度中午差不多要30度了,山沟里还有这个
看看冰块的厚度
石家庄的驴友很喜欢这东西,叫六棱木。科普一下:六棱木,学名六道木,通常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阴面,为多年生灌木,北方多有生长,其杆无心有结,每结自成纹路。纹路浅黄色或白色,竖行,均为六道。灰皮去后,木面光滑,呈白色微黄。生长缓慢,木质坚韧,木面光滑细密,且不易折。强力折之,斜茬似刀,锋利如刃。第一集团中两位驴友竟然带着钢锯,有备而来啊。大家开始搜寻目标,相中了就锯下来。o(︶︿︶)o
唉,不知算不算破坏绿化呢?其实山上确实很多
看看这横断面,如果那一圈一圈的算是年轮的话,这一根应该长了二十年了吧,直径只有大概5CM左右。后来因为路途艰难,我也让驴友帮我收拾了一根,确实木质是相当的坚硬,这根六棱木为我平安返回立下了汗马功劳。它后来跟随我去了大同,然后坐火车回到了我所在的城市,留作纪念了
看看路边的山石
还是
在城市里久违了的蓝天白云
野花
山腰处一处废弃的村庄,算是草原,有牛群在悠然的觅食
这应该是肉牛,据说一只的价格在1.5-2W左右
远处的森林
废弃的村庄
和谐吗?
有点像大西北的感觉,我还没去过呢
坐着的就是放牛的老乡,牛群里有七八只是他自己的,其他的为代放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在此地耽搁的时间有点长,后面的驴友赶了上来
山腰处气温较低,阴面的植被尚未完全染绿
继续爬,后面基本就看不出路了
山梁的那一侧是松林,这是目标
紧挨着松林的这些灌木仅仅刚发芽
松林
松林
大家在此地三三两两的坐下来,进餐
石家庄的两位驴友
下图最左侧为山梁的制高点
爬到制高点,极目四望
至高点的海拔高度
星星点点的驴友们
天气有点多云了,这好是吃饭的时间
山梁的两侧泾渭分明
我们刚刚走过的路
山梁
我就知道我们应该翻过这道山梁,具体到哪不得而知
山梁局部
装备蛮像回事滴
这么茂密的松树林我见过,但没有穿越过
应该是油松吧
松树林里也是没有路,这些树下面的枝干已经枯死,挡住了去路,只能用探棒打断才能低头前行。群主的午餐吃的时间很长,我们按捺不住,自己前行了,这也为我们后来的失联埋下了伏笔(箭头是我们自己划的)
拍完上一张照片,我们作为先头部队一头扎进松树林,开始还有路,后来小路时隐时现,到最后就消失不见了。树密林深,手机无信号,GPS搜索不到卫星,喊大部队也只是空闻自语响,几位老驴倒是还淡定,一种莫名的恐惧却涌上我的心头。老驴们在商量合计我们所在的位置,应该前行的方向,我们大概是翻过2-3个山梁,绕过几处山腰,我不知道了,经过了速降,经过了攀升,走过了山谷,一尺多深没小腿膝盖的路您走过吗?我们四位同志摔了跟头,其中我摔了4个,真正的连滚带爬,灰头土脸。根本就没路可走,更不知何时能走出大山。驴友还打趣呢,明天我们六个就要上省报报纸的头条了,确实是失联了。如果是我自己估计走出大山很困难,还好,有老驴呢,判断对了方向,不管多烂的路,一直走,终于走出来
能看到人工开垦的路太亲切了
我们顺着这个山谷溜了出来
直到这是才又把相机从包里拿出来
拍
也许将来会有路通到山里
这个村庄可能叫石瓮村
沿公路回到出发点
有惊无险,胜利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