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灵泉寺北齐双石塔、灵泉寺石窟

标签:
安阳古塔河南古塔灵泉寺北齐双石塔灵泉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 |
分类: 华中古塔:豫鄂湘 |
↘在安阳宝山灵泉寺历史上,有两个人具有较大影响,一个是北齐宝山寺开山法师道凭,另一位则生于晚清一直到1998年圆寂的高寿大师吴云清。为道凭法师修建的烧身石塔一对至今仍立在灵泉寺西北的山坡处,旁边则是存有吴云清金刚肉身的地宫。这两位人物的相关遗物均位于吴云清纪念馆内,如果不想花门票钱,从免费的灵泉寺就可以过去,不过不能进入纪念馆、不能进入铁栅栏内近距离欣赏距今约1450元的露天石塔
↓宝山灵泉寺北齐双石塔东西排列,均为单层方形石塔,高度不过两米多。下图为东塔
↓塔建在两层方形青石砌筑的基础上,上面为石刻塔身。
↓两层青石砌筑的方形塔基
↓塔身朝南设有龛门,塔室内目前中空。
↓龛门上部雕有简单的花纹,似垂幔挂在龛上。
↓塔身顶部为石刻宝盖式塔顶,仰莲刹座上承石刻相轮刹身,构成完整塔刹。
↓东塔则没有任何文字
↓下图为西塔,和东塔形制相似
↓西塔塔身龛门之上刻有‘宝山寺大论道凭法师烧身塔’字样,右侧则有‘大齐河清二年三月十七日’铭文
↓看到这个指示牌顺着石质小径直行就到了
↓北齐双石塔西面是吴云清纪念馆,吴云清号称“世界长寿第一人”,文管资料显示,吴云青生于清朝道光18年(1838年)。他15岁出家,于1998年9月24日坐化于灵泉寺,活了160岁
↓吴云清羽化后,安阳县文化局的领导及吴云青的弟子,将呈坐姿的吴云青老人安放于一个瓷缸中,用石头和泥浆封缸,并于次日封塔。随后他的肉身被放在墓塔内两年多。2000年12月24日,安阳县文化局的相关领导,以及佛教名山九华山的专家,将瓷缸打开。“当时我惊呆了,‘吴老’银髯飘拂,肉身非常柔软,用手一摸,肌肉还富有弹性。”文管所副所长杨计法说,当时九华山的几位专家也连连称奇,他们称目前国内只有九华山保存有3尊不朽肉身。下图为吴云清生前照片
↓“吴老”被请出来后,被安放在了地宫的一尊玻璃柜中,下图为当时的照片
↓因为地宫比较潮湿,设备简陋,2006年8月,安阳县政府专门拨款20万元,向江苏省东海县一家企业订购了一尊水晶棺,目前吴云清肉身被安置在已经抽成真空的水晶棺内。
↓院内曾经的吴云清墓
↓雨一直在下,在此地相机的机身盖还掉了,有一点懊恼
↓塔林未开放,被一层铁栅栏和一层围墙围挡,丝毫不得能见
↓中国美协书记的石刻
↓灵泉寺石窟是一处东魏时期(公元534~550年)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的石窟及塔林群,下图为省保碑和国保碑
↓最大的石窟,位于寺西的大住圣窟,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开凿,窟外的墙壁上遍凿佛龛及雕佛刻经
↓窟门雕迦毗罗和那罗延神王,身躯魁伟,顶盔贯甲,手持剑叉法器,脚踏牛羊,威然挺立
↓石窟内部,佛头是后加的,工艺可圈可点
↓窟顶呈宝相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凌空飞舞的飞天
窟顶的飞天
↓灵泉寺石窟从东到西千米有余,浅龛造像密布山崖,刻于南北朝至北宋时期,历时600余年。灵泉寺万佛沟按年代编排,可看出塔式的沿革,可谓“宝山塔林”,堪称全国最大的高浮雕塔林
↓82号窟为典型的汉唐风格建筑
————————————————————————————————————————————————
据资料记载,东侧还有大留圣窟,由道凭法师凿造,窟内镌汉白玉石佛3尊。没有找到,偌大的景区,只有我一名游客,也无人可询,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