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北庄子汉墓石刻、大道观、王灏庄园
(2013-06-16 17:13:10)
标签:
古建旅游文化省保古墓 |
分类: 名胜古迹 |
七、定州北庄子汉墓及石刻
定州位于冀中平原西部,汉代属中山国,都城即今定州城。西汉共延续十七代中山王。通过勘探调查,定州境内原有汉墓281座,除已发掘的墓葬外,现存汉墓175座。大部分的汉墓封土已平,保存封土的汉墓最高的达30米,一般在5米左右。在这些墓葬中,中山简王陵、穆王陵、糠王陵、怀王陵已经正式发掘。
1969年发掘了定州北陵头43号汉墓,经考证此墓为中山穆王刘畅之墓,此墓也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
1973年发掘了定州八角廊40号汉墓,经考证,此墓为中山怀王刘修之墓,此墓也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
进入墓室,这儿需要提一下:景区游客很少,当时就我独自一人进入墓道,咦?怎么漆黑一片啊,摸索了半天没有找到灯的开关,墓穴深入地下,一点光线没有,手机的光亮此时可以忽略不计了,斟酌了半天没有下去。找工作人员,诉前两天雷雨,连电,墓内无电可用。靠,端午节的,游人来了咋办?借我手电一用,借着普通手电微弱的光线我进入古墓,您能想象,一个人左手那种手电,右手那种相机,战战兢兢在墓道里摸索前进,偶尔拍摄的感觉吗?墓道了有一点声音都是我发出的,像探险一样,想想我胆子也可以了。匆匆拍了照片,退出古墓,注意退出啊,好像担心后面有某些东西会跟着,倒着退出的,真NM不容易。
还好,从墓道出去在景区内转悠时,碰到一位骑自行车从石家庄而来的小伙子,他有强光手电,非拽着我又进了一次墓室,有手电筒照着,拍照从容了许多。有人同行,自然那种惴惴不安的感觉也就消失了
在北面就是主墓室,中山王刘焉安息之地。有个问题,不知这位王爷的夫人葬在何处?一个人独居一室,少了三妻四妾的陪伴,在地下长眠难道不寂寞吗???
截图看看,都有编号的,“甲、乙、丙···”,每块砖都编了号,位置都不会放错,古人也有自己的办法
看看1700年前古人写的毛笔字,算是隶书吧,我感觉很漂亮,这么多年了还是历久弥新
这是出来了,上到出口的东西向通道,两壁有一些现代水泥造型,也许1700年前有壁画来着,不得而知
院内东侧南部和西部的回廊四壁镶嵌着488块汉代带铭石刻,这批石刻是1959年于定州北庄子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中出土的
铭文中记录着采石场地、郡国、县邑及采石工匠名,多数出自工匠之手
石刻年代为公元79—88年,这些石刻的字体正处于由秦篆到汉隶的演变阶段,成为书法爱好者研究的珍贵资料。也为汉代文字从篆书到隶书演变过程提供了大批文字资料
“关帝诗竹碑”,为三国时关羽所画“风雨竹”诗石刻,为道光年间所制。唉,其实拿着偏振镜片了,嫌麻烦,就没用,看看还真有点后悔,反光太厉害
这块是乾隆御碑,好像是赞颂雪浪石的,雪浪石是苏东坡钟情的一块奇石
乾隆六下江南,据说五次经过定州,估计他栖息之地就是“雪浪斋”吧,现在雪浪斋踪迹已经没有了
八、定州大道观玉皇殿
老铁守门,在门缝里拍了这么几张照片。大道观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占地2000平方米,原为中轴式群体建筑,现仅存中殿玉皇殿
该殿颇具元代建筑的典型减柱造特色,东西长七间,南北宽四间,庑殿顶琉璃瓦剪边,庑殿顶唉,牛
前人拍摄的照片
内有明万历年间的壁画,内容是道教神仙的故事,目前应正在抢救性加固。估计大殿之前用作仓库了,对壁画糟践了很厉害
九、定州市王灏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