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南城门、清真寺、静众院塔基地宫
(2013-06-16 06:37:58)
标签:
古建国保旅游文化省保 |
分类: 名胜古迹 |
四、定州南城门
南城门又称“迎泰门”,建于明洪武初年,距今有600余年历史。当年,定州督都平安为了加强防御北方外族入侵展筑旧城,拆寺庙,修城墙,毁寺钟,筑兵器,修筑新城墙13公里,开东、西、南、北四门,分别建瓮城、月城。城门之上各建重檐城楼作为观敌望、指挥作战之所。内门建筑雄伟,气势恢宏,城高12米,城楼高8米,城墙宽22米。后明万历、清康熙、雍正、道光年间均有修葺,现仅存部分城墙及三道城门
1999年,定州市政府投资100多万元对南城门进行加固维修,并复原内门城楼一座。第一张图为第一道城门
五、定州清真寺
定州清真寺始建于元代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为坐西朝东四合院式建筑,由垂花门楼、南北讲堂、正殿组成,经历代重修保留至今,这是省保碑,2013年已经荣升国保。
前庑高悬乾隆御书“开天古教”匾额,字体苍劲,正殿大门上方悬阿拉伯文匾额,上书“清真言”。殿内外遍施彩绘,缠枝蔓草间套有阿拉伯经文,色彩绚丽,层次丰富含蓄
原匾额在北面碑廊的墙上,从上面两个方形孔洞可以知道之前此匾额曾做过某个人家的门板或者···,还好,虽然锯掉一部分,但四个大字仍幸运的存在
清真寺能晋升国保主要凭借五个法宝:第一个是后窑殿,就是这个。
后窑殿保留元代建筑形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无梁殿结构,700年来主体结构一直在顽强服役
后窑殿面墙上有木制圣龛,圣龛图案精美,阿拉伯文与花朵交相辉映,这种圣龛艺术装饰是民族化的伊斯兰教建筑艺术,为国内建筑艺术中独有
此次清真寺能晋升国保除了后窑殿外,就是寺内的四处石碑 了,分属元、明、清代
以下是最重要的一块:元至正年间的《重修礼拜寺记》,它包涵有四个全国之最:最早的一幢汉文碑;最早将“回回”称谓同伊斯兰教相联系;最早译为“穆罕默德”四字(原译为马合麻);最早开以儒释伊的先列。寺内工作人员给我介绍时,充满了自豪
雍正九年碑刻,可能是这个碑刻里,提到了“同志”二字,好像是比较早的“同志”叫法
六、静众院塔基地宫
百科:静众院原塔已毁,仅存塔基地宫。地宫建于北宋,呈方形,砖筑,面积7.2平方米,高2.34米,顶口盖石雕歇山式屋顶,南壁券门两侧绘天王像。北壁正中彩绘释迦灵牌。两侧各绘弟子五人。东西两壁绘帝释天、梵天礼佛图。出土定瓷百余件,其中有高达60.7厘米的白釉刻花龙头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