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濯水土家族宗庙祠堂

标签:
老杨旅游摄影古镇濯水黔江重庆 |
分类: 老杨古镇摄影 |
濯水土家族宗庙祠堂
P1,八贤堂,原为清乾隆年间所建的进士宅第,人们用“一门三进士,四代五尚书”来形容余家的人才辈出。
P2,龚家抱厅,是我国物理学家龚沛光先生的旧居,其建筑的最大特色在于过厅上的歇山式屋顶抱厅。这种一进一抱厅的干栏建筑,在我国民居中非常少见,是土家族吊脚楼建筑中的稀有珍宝。
P3,这烟房钱庄是钱庄叫烟房,还是烟房与钱庄捣在了一块。
P4,汪本善旧居,是唯一透过大门和地下通道看到江景的建筑,交通与采光灵活,也是古镇唯一有封火山墙的临江吊脚楼。
P5,而汪本善是濯水古镇第一个大学生,也是有机地球化学的权威专家。
P6,透过大门和地下通道看到江景。
P7
P8,古镇居民的住家屋。
P9,光顺号大门是目前西部古镇中发现的唯一的卷斗门,是典型的古商号建筑。
P10,建筑总面积八百八十平方米。
P11,独特的建筑格局在院内形成了一条很长的通道,而且采光很好。
P12
P13,光顺号,是清朝时期濯水“十大号口”之一。
P14,老街有一濯河坝讲堂,因濯水过去曾叫濯河坝而得名。
P15,讲堂设计严谨,呈梯级移位,递次变化,并呈现出由宽敞到紧凑的规律和特色。走进讲堂,虽然看不到昔日的课桌、书桌,但能深深感受到古镇历来重教的传统和商儒并重的世风。
P16,据说,濯河坝讲堂原为樊家宅第。讲堂临街的一面为全开放式门厅,没设大门。两个天井之间也没设门。
P17,讲堂外是四面无门的凉厅,立于街中,形成“凉厅街”,供过去在讲堂读书的学生课间学习和活动之用,后来供街道居民乘凉。这里也是古镇上唯一没有大门和售货柜台的大院。
P18,古镇的深宅大院。
P19
P20,在濯河坝讲堂外有一块一米多高,宽约五六十公分的石碑。石碑立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距今有121年的历史了。石碑雕刻着“天理良心”四个大字。据介绍,此石碑是武陵山地区极为少见的“道德碑”。以警示古镇商贾,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
P21,在石碑旁立有公平买卖的情景雕塑,雕塑的卖者在出售蔬菜,他将称菜的秤杆高高翘起,让买者过目,以表诚信,而买者没有去看秤杆,而是站得远远的,以表对卖者的信任。
P22,古镇的风情雕塑。
P23,古镇的小吃很多,豆花、豆腐脑、豆腐干、绿豆粉和“酥食儿”、“甜粑”、“团子粑”、“印头粑”、“冲冲糕”、“油鼓儿”等等,让人垂涎欲滴。一进古镇,看见婆孙俩在街边油煎油鼓儿、甜粑粑等各种油煎小吃,馋的那小孙女儿嘴角儿直流口水。
P24
P25,金灿灿的油浸浸的油鼓儿,让人眼馋嘴也馋。
P26,古镇人的家里几乎家家都挂着肥肥的腊肉。
P27,古镇的旅游口号:游古镇老街,看后河古戏,品土家美食,听阿蓬水音。
P28,濯水人擅长歌舞,其山歌、哭嫁歌、木叶情歌等皆是即兴创作,出口成章,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旋律轻快、动作原始质朴的摆手舞、花灯舞更是给人爽心悦目的感受。
P29,那天,正好古镇有个活动,开幕前,跳舞的妇女们还不忘学点新鲜的舞蹈。
走进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