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克卢汉——冷媒介与高参与度

(2006-10-17 16:45:44)
标签:

麦克卢汗

冷媒介

热媒介

技术理性

科学

分类: 网络传媒与视觉传达
    很显然,麦克卢汉是个文科男。
 
    他把媒介分成冷热两种,为什么要这样区分,以及通过这种区分想揭示什么,是我感兴趣的方面。至于区分是否合理、准确,不在我的探讨范围之内。本文的兴趣在于他的研究角度,正是这个角度彰显了我们对视觉传播中技术理性的批判。
 
    麦克卢汉认为:冷媒介的特征包括:低清晰度(例如电话,需要听者自己去填补信息);参与程度高(大量的空白需要填补,就是要求参与其中);包容性强(要求神情卷入);与真实相似。麦克卢汉揭示了媒介理性是如何转化为使用者的交流方式继而改变他们的思考方式。
 
    热媒介与冷媒介相反,它的特征是:高清晰度;低参与度;有排斥性。
 
    这里所言冷与热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麦克卢汉把电视看作冷媒介,是因为它传播的是图像符号,而图像被视作“观念阐释的次等形式”。恰恰也是因为它在保证了被摄录物的存在和外在真实之后,无法表达更加深刻的意义。
 
    “冷”可以被理解为内容的不饱和,不确定。任何一种图像观看经验都提供我们类似的知识,图像中的中心以及围绕中心的多个视点即会巩固中心的意义,也会解构中心的意义。因此这种冷又成了观众参与填补意义空隙的良好条件,它培植了观众的参与热情。
   
    在此,必须看到技术不但没有逃遁,反而渗透在内容中,左右人们对于内容的理解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