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石》终将“化石”——观顾群业观念作品《化石》有感

(2006-10-07 14:13:05)
标签:

艺术赏析

顾群业

设计

作品

分类: 顾群业的作品
上面这个视频是山东卫视记者所森、杨位位为《化石》制作的节目。
《化石》终将“化石”——观顾群业观念作品《化石》有感
2006-10《美术观察》总第133期美术家/品评栏目
很高兴今天收到《美术观察》杂志,第80页刊载有本人作品《化石》。

题目:化石
作者:顾群业
材料:微型计算机主板、石膏、丙烯颜料、硫酸、陶土
尺寸:长54CM,宽28CM
类别:装置·观念
工艺:用石膏翻制出石头的纹理和样子,把计算机主板跟石膏粘在一起,修整一下外形,使其看起来很自然得连为一体。然后使用丙烯颜料绘制上石头的效果,用硫酸腐蚀局部表面,埋在土里,再挖掘出来,清理浮土,放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博物馆里,与真正的文物摆在一起,拍摄照片,最后展示于顾群业的个人主页(guqunye.com)~接受网友评论。

《化石》终将“化石”——观顾群业观念作品《化石》有感
 
《化石》终将“化石”——观顾群业观念作品《化石》有感
 
《化石》终将“化石”——观顾群业观念作品《化石》有感
 
《化石》终将“化石”——观顾群业观念作品《化石》有感
 
《化石》终将“化石”——观顾群业观念作品《化石》有感
 
《化石》终将“化石”——观顾群业观念作品《化石》有感
 
《化石》终将“化石”——观顾群业观念作品《化石》有感
 
《化石》终将“化石”——观顾群业观念作品《化石》有感
 
《化石》,最初发布于顾群业个人网站,了解更多请访问:http://www.guqunye.com

评论《化石》终将“化石”——观顾群业观念作品《化石》有感
作者:唐家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教授、艺术学博士)

  作为现代科技文明象征的电子计算机,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进化和升级,并以其锐不可挡之势冲击着人类对现代文明的诠释。不但我们这些门外汉跟不上它变化的步伐,就连专业人士也慨叹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科技发展的走向,似乎任何人都难以预测。电影《骇客帝国》就展示了一幅人类被虚拟世界所掌控、被自己所创造的文明所颠覆的可怕场景。
  在博物馆里,当我们仰视恐龙化石的壮观并悲叹它们的命运时,感觉时空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而当突然面对顾群业的《化石》这件作品,看到代表现代科技的微型机算计主板被镶嵌在岩石之中,也变成了“化石”,我不禁从心底里生出另外一种感慨:原来历史并不遥远,沧海桑田,海枯石烂,时间之矢在宇宙间飞逝,我们所经历和掌控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文明的遗迹。这是对人类沉溺于现代文明的当头棒喝,它昭示了一切所谓“现代”的东西终将成为“过去”。现代科技乃至我们自身,终究化为历史的“化石”。正如苏轼在《赤壁赋》中的慨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我们常用昨天、今天、明天来归宿时间的序列,有一位历史学家却说:“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真正可以把握的只有今天。我们既无需为昨天的辉煌而骄傲,也不要为昨天的失误而沮丧,因为今天是昨天的延续与发展;我们既不要盲目幻想明天的辉煌,也不要无端地惧怕明天的灾难,因为明天是我们今天创造的结果。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艺术形态和样式,都会有一批应运而生的艺术家。他们以敏捷的才思和高超的艺术手法将当代精神镌刻在作品中。当今社会,科技革命席卷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资讯传媒与网络手段铺天盖地。当代艺术无论理念还是图式创造,快速更替着人类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并由此对社会生活、政治经济产生新一轮的影响。顾群业的《化石》,在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上,被深深地打上现代工业文明和信息网络文化的烙印,它在观念的阐释与材料的运用上,同所有艺术作品一样,经由富有创意的技术手段,将观念与材料物化为视觉样式,并叙说着其深刻的精神与内涵。技术的艺术锤炼和艺术的技术创新在当下和未来都将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每一种艺术思潮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经由艺术精英们努力探索和创造并逐步完善起来的艺术形式及其经典意义,尽管在当代和未来仍然拥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和继续发展的空间,但终将成为过去。对艺术创作者来讲,僵化地模仿前人无疑于自戕。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才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无论什么“新思潮”、“新艺术”,都将很快走进博物馆,并成为艺术史上的“化石”。

新浪子:通常艺术作品都是这样的,某些大师针对某项具体事务利用其发散型思维进行创作,最后成一抽象的作品,而观众面对这些作品,需要努力的去感受作者思维发散的过程,这个作品越抽象,这个过程越复杂,它展现出来的“艺术性”就越高。因此,很多艺术作品都太抽象,仅能够成形于某些大师的发散性思维里,只能是曲高和寡,我们普通大众是再努力的去“感受他的感受”也是看不明白,更是欣赏不了。而对于这个作品恰恰相反,它非常直观,一目了然,但直观不等于简单,相反,配上“化石”两个字作名字后,能够立刻引起大家无限的想象,而这个想象是自己的,可以是每个人都不同的,你看到的可能是社会的进步,我想到的可能是人类的灭亡,这才是可贵之处。
当然,以上仅是个门外汉的一己之见。

LostET:似乎再过些年从土里挖出来的化石就是这东西了~

捧茗小憩:刚打开这个作品,还没有看清内容,便被那黄色的基调侵蚀。黄色,是泥土的颜色,是大地的颜色,也是历史的颜色。旋即脑海中浮出的是沉寂千年后复出的楼兰古城,是那诉说着历史变迁的瓦砾残片,待到看清作品的名字和那些黄土块上的零部件---一片化石的计算机主板,二种隔着巨大空间的东西,代表着历史与现代的东西,带来的那种震撼让人兴奋,而后却是沉思。
    代表着现代文明的计算机,其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让昨天成为历史,也让随即逝去的每一分每一秒成为过去,也让历史成为更久远的历史。在这样的发展速度中,在今天看来是一个个新兴事物,瞬间便会被时间的流沙冲刷成黄色,成为历史途中的一个个默默的风景,不同的只是时间上的早晚,最终他们都会以一种同样寂寞孤独的态度来等待后人的挖掘和欣赏,而他们也仅仅代表着时间链上的一个点而已。
    历史和现实是如此之近,又是如此遥远。地壳的变迁,古城的沉浮,时间的流淌,历史和现实的更迭,生命的存在与消失就这样在历史中进进出出,唯留下人类文明的脚印见证着我们曾经为此付出过的努力。
 
兔兔:象一个……外星人在远古时期遗留在地球上的什么机器内件,被你挖出来了。这个想法好,可以写个小说了。
    又仔细看了看,觉得很有意思,那个主板镶在泥土里,象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有高楼,广场,平房,街道……这是无意识的形成还是有意识的塑造呢?是不是也说明在自然的环境里,电脑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我喜欢最后一张照片,这才是一个完成的作品,因为与其他的古器放在一起才显示了它真正的意义。
 
爱不轻诺:嗯。太创意了。深思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