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利用逆向思维的视觉悖异形象呈现出变化多端的表现形式和千奇百怪的作品面貌,但从视知觉的心理角度分析,不难看出它们都具有共同的视觉传达特点和优势。视知觉心理研究表明,人的视觉过程,是视觉生理活动与相应心理经验联系起来互为作用的过程,它不是一种照相机式的被动接受活动,而是一种完全积极的选择性活动。“不管我们如何去分析规则结构与不规则结构之间的差异,最终我们必须能够说明审美经验方面的一个最基本事实,即审美快感来自于对某种介于乏味和杂乱之间的图案的观赏。”就是说视觉在外界纷繁的信息面前,对于日常中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形象或是杂乱无章、没有秩序的对象都容易产生视觉上的厌腻和感知疲劳,视觉选择的重点“只对那些富于动感和变化、与周围环境中其他普通可见物有着十分明显区别、纯粹的色彩和简单的形状感兴趣。”利用逆向思维的设计中那些奇形异构、空间纠错、梦幻矛盾的大胆创想为它们成为视觉选择的重点提供了机会,事实上是以主动出击的形式,来增强观者视觉生理和心理的刺激程度,为设计在繁杂的信息海洋中实现快速传播创造了前提和条件。
从心理接受的另一个角度看,人们在接受到一个视觉印象,尤其是熟悉的事物形象时,总是很自然地联想到生活中既有的“常规”或“习惯”印象,这些“习惯”或“常规”是人们生活中长期经验积累所形成的视觉定势,一旦接触到的视觉信号与既有经验定势相异,甚至绝然相反时,眼前的悖异形象就会与脑中的定势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由此带来的视觉感知和心理刺激,会牢牢吸引观者视觉的注意力和心理警觉,引导他们去积极寻求传达内涵的释解。观者从最初打破视觉平衡到最后积极释读得到新的平衡,正是现代视觉传达过程的最佳实现。视觉悖异形象正是利用人们视觉心理中这种猎奇的本能和天性,以悖异视觉习惯的外形比例或色彩肌理,或空间位置等因素,在出乎意料之外,又归于情理之中的矛盾复合关系中,牢牢抓住观者的视线,使观者产生深刻难忘的印象,从而不断丰富人们的视觉感知经验和接受心态。
从逆异于事物原理和逆异于事物起作用的方向,或逆异于事物的位置等多角度去进行思考,追求图形图象构造组织方式的崭新出奇,从而获得平凡事物不平凡的视觉效果,这本身就是逆向思维表现语言的丰富和拓展。反过来,视觉的矛盾与悖理,新奇与梦幻,又为设计内涵的表述生动深刻和不落俗套构筑了坚实的平台。逆向思维改变了习惯性逻辑思维叙述,变化为多种别开生面的悬念叙述,给观者耳目一新的感受。
视觉悖异形象的传达利用种种人们意想不到的新奇和巧妙,让作品自己说话,把诉求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至,令人过目难忘。那些同构共生,图底反转的作品,将合理与不合理、逻辑与非逻辑,用黑白相生,似又不似,亦此亦彼等手法糅合交织在一起,正是客观世界中美与丑,真与假,现象与本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集中体现。那些表面上的离奇,往往隐伏着意义的关联,绝然相反的事物却有形态的一致,荒谬的组合却透出更深刻的逻辑和真理。因此,视觉悖异传达不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也不是胡编乱造、荒诞不经,而是设计者在更高理性和智慧的层面上对现代视觉设计的精心把握与营造,是在更为整体和严格的秩序中追求突破和精确,人们透过图形图象中天马行空、神奇诡异的大胆创想,深刻地感受到作品或警言醒世,或诙谐幽默,至情至理的视觉享受。
在现代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运用逆向思维进行设计的标新立异、超越常规,将更有利于强化设计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起到出奇制胜的传达效果。但形式始终只是设计的骨骼,创意是生命,内涵才是设计的灵魂。设计师在运用逆向思维追求形式创新的同时,应该坚持从文化、精神、心理的层面去做设计,做到真正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