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作品的内在结构
(2006-08-26 17:34:10)
人们发现,当原始经验材料被看作是一团无规则排列的刺激物时,观看者就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地对它进行排列和处理,这说明,观看完全是一种强行给现实赋予形状和意义的主观性行为。事实上,没有一个从事艺术的人能够否认,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图式”来塑造世界的。然而格式塔学派的研究却向人们宣称,人们面对的世界和情景是有着自身的特征的,而且只有以正确的方式去感知,才能够把握这些特征,观看世界的活动被证明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与观看主体的本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既然经验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客观因素,在形成关于现实的概念时,究竟包括没包括这一客观因素,就成了区别完整的现实概念和非完整的现实概念的关键所在。进一步来说,一切完整的概念都应该包含着某种共同的(或普遍的)真理内核。这一内核使得一切不同时代和地区的艺术能够对一切的人发生作用——这也是对于那种毫无节制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弊端的一幅十分必要和十分急需的解毒剂。
很明显,无论是艺术家的视觉组织,还是艺术家的整个心灵,都不是某种机械复制现实的装置。更不能把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再现,看作是对这些客观事物的偶然性表象所进行的照相式的录制(或抄写)。因此,虽然艺术形象远远不是“酷似现实的形象”,他们仍然能使人们感到是真实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