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回晚清》《沙漏》《不完全过期》《梦幻之旅》---三坊七巷主题摄影展第二回

(2012-01-25 19:49:10)
标签:

梦回晚清

三坊七巷

摄影

汤姆逊

晚清碎影

红外摄影

针孔摄影

分类: 指尖。花开

主办单位:福建画报社

影展内容:三坊七巷主题摄影展第二回《梦回晚清》、《梦幻之旅》、《不完全过期》、《沙漏》

展出时间:2012年1月19日9点---2012年月2月19日  上午9:00--12:00  下午:2:00--5:00

展出地点:三坊七巷·宫巷·宫苑里

 

展出作品各25幅,这里分别上传三幅。

 

汪浩:针孔摄影《沙漏》

 

      

 图文:  

 

打开快门,时间如沙粒,一颗、一颗,影像就此显现。

 

三坊七巷是个有历史的地方,闲暇时分我会徜徉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街巷,偶尔用针孔相机拍上几张照片。

 

针孔相机0.2mm的光圈直径配合过期胶卷再加上倒易律失效,使得每张照片的曝光时间都在十分钟以上,快门打开后,我一般会点上一支烟,享受胶片曝光的过程。眼前的这扇门,这堵墙,这条巷,古往今来,才子佳人,多少故事曾经在这里演绎。在这里,成为我最享受的时间,商场拼搏的疲惫在这一刻一扫而空,穿越时空的快感油然而生。

 

光线穿过极小的针孔刻录在胶片上,我一直尝试把这种最原始最直接的成像术与对世界的主观认识结合在一起,很多朋友评价我的影像风格是“忧郁”的。是的,我只为我的内心而创作,当面对历史的遗留,面对快速消亡的传统文化,我没有办法不无奈,没有办法不忧郁。

 

沙漏是古老的计时器,针孔摄影是古老的留影术,沙粒慢慢地滑落,胶片缓缓地显影。让我们匆忙的脚步在这个过程里慢下来,让故事在图片中一帧帧去展开。

 http://s7/middle/4a147ebfgb7590db230c6&690

http://s13/middle/4a147ebfgb7590e16c10c&690

http://s14/middle/4a147ebfgb7590e7b511d&690


 

唐宗斌:红外摄影《梦幻之旅》

梦 幻 之 旅

图文:唐宗斌

 

    让你的视觉习惯被完全颠覆,带你走进不可见的红外世界。现在开始,就来体验三坊七巷梦幻之旅吧。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中国近代史的一笔传奇。辛亥革命的百年余温,让这座充满江南秀美灵气的坊巷还依稀留下一些沉重的颜色。在这个冬天也不至于太过寒冷的城市,总有一些如梦幻一样让人迷恋的地方。比如,这里的树木常绿,花朵四季。比如,这里的天总是蓝得正是时候。

 

   用红外摄影褪却沉重,拍摄出不一样的三坊七巷,让我们看见一个另类极致,超乎现实的意境。正是利用红外滤镜相对于不可见光的捕捉能力,造就着一场美仑美奂的色彩游戏。

 

http://s4/middle/4a147ebfgb758e7c94273&690

http://s9/middle/4a147ebfgb758e7f852c8&690

http://s2/middle/4a147ebfg78bc173103c1&690


 

唐宗斌:胶片摄影《不完全过期》

不 完 全 过 期

图文:唐宗斌

 

    公元牌的全色120黑白胶卷,1997年汕头生产,早已过期。佛爷用它针孔摄影创作,我要了些装进玛米亚7II进行旧卷新拍。

 

    如果说过期的只有一个死法,那么还真错了。大颗粒和粗糙的影调带着你的眼睛穿梭回到了过去。那些你以为逝去的时光,全都真实地存在着,在你的身边,在你的眼与心。只要你不肯忘,记忆的弦就经不起拔弹,目光停顿之瞬间,时光就扑面而回。

 

    过期胶片的硬派与粗砾感很厚重,它产生的影像沉静,朴素,甚至带着泥土的气息,是一种踏实感很强烈的穿越。如同一个城市的穿行者,偶尔呓语。时而不明真相,时而眼睛雪亮,阴柔中掺杂大量尼古丁的气味,岁月被打磨又打磨。城市的节奏在清醒与模糊间慢了下来,拖着大把光阴逶迤的痕迹。

 

    有些老东西是宝,拿出来供人半怜半喜把玩。但大部分老东西就并不发光,掩埋在岁月里,终是尘归尘,土归土。这些影像,看上去很旧,我希望它可以旧得很传统,不枉堆云砌水的南方传说。

 

http://s6/middle/4a147ebfgb758ffcfa3b5&690

http://s1/middle/4a147ebfgb7590048e7d0&690

http://s6/middle/4a147ebfgb759009adad5&690


 

郭晓丹:数码摄影《梦回晚清》

 

 

            

          图文:郭晓丹

 

小雅把拢紧了的发束盘缠成发髻,对着妆镜,再将蛇形簪插入髻中间,簪子须得是中正昂然的,有如神器。其它金钗玉瓣则斜斜地插入发中,颤巍巍地摇摆出怜人之态。她妆罢起身,穿上百纳千层的布底绣花鞋,轻轻拍打棉布襟衫上微皱了的褶子,清丽秀美地走进了三坊七巷。

 

很多人,几乎是所有看到的人,都驻足,或围观。他们猜测她是哪个民族的人,猜测她是模特亦或演员,猜测她的穿越与哪一起事件有关。当极少的声音在附近响起:看,这就是过去福州女子的打扮啊。我们总会相视一笑,因为是极少数的懂得,惊之后就有着加倍的喜。

 

有些美,是要隔了岁月去看的。有些图片,即使斑驳旧损依然感人至深。在《晚清碎影: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一书中,汤姆逊的黑白胶片真实地记录下了百年前福州女性的普遍穿着和她们头上极具地域特点的头饰。在图片中,这种夸张又简约的蛇形银簪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神秘味道,它究竟是什么?又来自于什么样的传说?汤姆逊留下的图片带着疑问,却是带给了我们更深阔的视野,跨越百年,从今天一直追溯回晚清。

 

在曾江所著的《闽州形胜旗山》中我们找到谜底,福建别称为“闽”,是因其悠久的蛇文化崇拜。古代闽越人视蛇为自己的祖先和保护神,女性头上的“蛇簪”更是具体和生动。 “银簪,长五寸许,作蛇昂首之状,插于髻中间,俗称蛇簪。簪作蛇状,乃不忘其始之义”。这种对某些不能战胜的力量由恐惧至膜拜所产生的信仰,被落实到了生活的各个细节,闽越女子头饰器形由此而来,始自民间,盛传在民间,一度成为那个时代的流行时尚。

 

流行元素构筑了世界的繁华,繁华的时尚让人应接不暇。我们跟着潮流走,却永远有一种精神是不可磨灭的,那种精神就叫作传承。虽然在今天,我们不可能一屋子一车子的人顶着弯弯的神器满世界走。我们用各种快捷与便利来适应紧张繁忙的生活。但是,在慢下脚步回顾的同时,我们不妨怀想一百多年前的闽越族祖先是如何带着敬畏与神灵一起生活,那么一种由畏而敬的质朴,那样意味深长的细节力度。

 

《梦回晚清》。谨以此组图片,向伟大的汤姆逊致以崇高的敬意。

 
http://s2/middle/4a147ebfgb759347377e1&690


http://s16/middle/4a147ebfgb764c7446a0f&690

http://s11/middle/4a147ebfgb7591bb3f3fa&690

http://s1/middle/4a147ebfgb7591c030a40&690

                                       三坊七巷

    在福州的三坊七巷,你若是来,站在熙攘的坊巷,是否能够看得到曾经拙朴里的威严厚重,淡雅里的浓郁墨香。达官贵胄,帅相武将,一代人的荣耀与沧桑,在倒序中缓缓地流动。

 

历史并不久远,当年的厚度也还在,随着朱漆大门喑哑的闭合,随着镜头慢腾腾地纪录,一段时空混淆于光影之中。停顿、定格,仿佛看见来路,仿佛被无限放大了的缅怀之情。

 

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走在坊巷间,清风徐过,青石古榕,水榭亭台,变幻多端的窗棂镂雕,白色梦境一般的风火墙如苍龙起伏。若此时,有微风,有微雨,有微凉,有微微的闽音绕梁于寂静中,百转千回。你的思绪是否会穿梭回彼时?你是否能忆得起这里曾经的殷殷热血,谱写着可歌可泣的民族气节。

 

在中国近代史中,三坊七巷被描上浓厚的一笔,犹如苍劲有力又刚柔并济的虬体。“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的沈葆桢、洋务派首领左宗棠、血染“与妻书”的林觉民、手持《天演论》的严复、“戊戌六君子林旭、丹心一片郭化若、博物学家郭柏苍、近代小说翻译家林纾、著名作家郁达夫、才女冰心和林徽因,还有文儒坊中陈氏父子创造的奇迹“父子四进士 ,兄弟六科甲”。。。。。。每一条坊巷都曾出将入相,明月骄子,地灵人杰。他们书写的人格正义,改变了这个国,这座城,成就我们永远的骄傲与荣光。

 

英雄和文人被写进历史,写进教科书,写进人们的心里从未被忘记。如今,家园重建,英魂返乡。那一小段被遗落的时光重新被一个时代的繁荣和兴盛所铭记,怨叹如烟雾一般慢慢散去。日光与灯影,照见古昔。粉墙黛瓦石板路,杏花烟雨故人居。轻触故园旧影,以柔软,以温情,以感恩。时空的界限在渐次里消亡,大爱无声。

 

用胶片、针孔、红外、数码的各种影像来纪录三坊七巷,正是为了纪念那一段逝去的真实岁月。在这么个逶迤着唐宋遗风一直走到忧患民国的南方故园,废墟上的重建都在苍凉中透着生机。光线缓慢地穿越,每一颗光的粒子有序地排列,浓淡深浅,数以亿计地组合出沧桑与怅惘,空寂中浸润着无法湮灭的感伤。在这里,它褪去艳绝的色彩,唯素服布衣,极尽怀旧的底色。墨子说:“景,光至,景亡;若在,尽古息。”精神在,精髓在,影就在。即使黄鹤不在,故人西去。

 

此间,谨以不同影像来纪录。回归完整的,没有谎言的梦中家园。用眼睛与心灵,聆听百年不绝的回响。文章锦绣,风生水起。

 

                                               2012年简丹于福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