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寺和无名小村庄----尼泊尔散记(八)

标签:
简丹旅游纪实影像视觉尼泊尔摄影微笑人文摄影蓝毗尼 |
分类: 指尖。花开 |
记住一些感动,需要多少时间
我们今天要住在蓝毗尼的“韩国寺”。一路上,当飘遥跟大家说借住韩国寺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全是“大长今”里的寺庙模样,柔软的棉被和榻榻米,干净的木板地,温馨而浪漫的场所。然而,到达的时候,结结实实地失望了一把。与昨晚的超五星豪华浪漫酒店相比较,落差是巨大的,非常巨大的。没有完全建好的僧侣宿舍,没有完全建好的寺院,简陋的房间和公用洗澡间。最不能接受的,是没有被套的只裹着纱布的棉胎和看起来很脏的棉垫。没办法多想,先进食果腹,已经饿得两眼昏花了。在食堂,我都饿成那样了,却还是吃不进这里的斋饭,勉强填了几口,然后要自己把碗洗干净放回到原处。每个人蹲在一排水漕面前各自洗碗,远远看去,像在集体如厕。
回到房间,睡觉的地方是四个人一间的炕。我不知道应该称之为炕还是榻榻米,总之就是水泥板,上面铺着塑料地毯。那个时候,谁都在后悔没有带睡袋。可是来不急了,只能将就。萍姐最随遇而安,她说,这已经算非常好的了,出门在外什么苦都有。她用最短的时间铺棉垫然后把自己裹进那床棉被里,迅速麻利地睡着。我们几个却开始面对这些寝具纠结着纠结着,听着外面的群啸,抖嗦着。嗯,此时的寺院外面,传来一阵又一阵可怕的凄历的嚎叫,非常非常慎人。和衣而睡,谁也不敢讨论这声音的来源和出处。到了第二天早上,一大堆人在一起的时候,才敢询问。答案很多,最肯定的答案是:鬼。还有的说是狐狸。最后还是没有答案,因为我们中间没有人确切地听到过鬼或是狐狸的声音。无正解。李昙说了一句话很有份量,他说,大音稀声,鬼的声音我们凡人是听不见的。
离开韩国寺,我们去到附近一个无名的小村庄。在这里,再一次体会到来尼泊尔谋杀快门的快感。这里的人民热情纯朴,我们的到来,对他们有如一场热闹非凡的节日,他们倾巢而出,拖家带口地钻进我们的取景器里,或腼腆或热烈,有的孩子还冲回家里,把他最好的衣服穿出来让我们拍照。这样的信赖感还跟老七有关,他每一次来到这里,都会将上一回拍的照片带来发放。孩子们围着他,抢照片,喜笑颜开的场景,是非常让人感动和不能忘怀的。人与人相互间的信任依靠这些细节坚固着绵延着。一个上午,我们与村民近距离在一起,感受他们生活的环境,他们温和知足的微笑。这里的孩子会让你恨不能抱一个回去,他们的眼睛好大,睫毛好长,他们笑起来这样好看,你几乎怀疑,这里根本没有长得不好看的孩子。然而,最最重要的,是他们纯净的快乐感动我们尘嚣很久的心。
韩国寺。属于民间捐款的方式修建,有多少钱就修缮多少,据说,已经建了五年了。
正是这张通铺。其实,豪华与简陋带给人的记忆是同样深刻的。虽然纠结,我们仍然是开心的。住过之后的体验就是,出家人真苦。
晨雾里的小村庄。好美丽。
他的眼神很无辜。
他驾着牛车,被拍摄时,他始终配合着,缓慢或是干脆停下步子。
大眼睛,好奇。
老人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特地从哪里抓了一只老鼠。虽然有点恶心,但是她的用心却让人感动。
应该是祖孙俩。孩子手中的铜器,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兴奋。奔跑着兴奋着的孩子们。如果我们的到来能够令他们快乐一个上午,我们又该是多么的幸福。
与孩子们一起。拍一张全家福。记住尼泊尔的这一个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