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地回春
大地回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269
  • 关注人气: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脉硬化是危害心脑血管病的元凶

(2008-10-28 05:26:59)
标签:

动脉硬化

心脑

血管

健康

分类: 医学类

动脉硬化是危害心脑血管病的元凶

    动脉粥样硬化简称动脉硬化,它对人体的重大危害之一是导致血栓形成,以动脉硬化斑块突然破裂和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该病危害程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粥样斑块的成分,而不是管腔的狭窄程度。

    一、为什么会发生动脉硬化

    1、膳食结构改变  过去人们多粗茶淡饭,以杂粮和蔬菜为主,现在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三高”食品,缺少纤维素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使血管的病变大大加重。

    2、生活方式改变  现在人们静坐多,活动少,白天吃饭凑合,晚上猛吃,导致白天营养不良、夜里营养过剩,造成体重高、血黏度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再加上吸烟酗酒,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并加重病情。

    二、动脉硬化可引发血栓形成

    动脉硬化的早期病变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该病变涉及到炎症细胞侵入血管壁并启动动脉硬化。病变逐渐加重后,可危害平没滑肌和胶原组织而形成纤维帽,发展成为纤维性动脉硬化斑块。由于血管代偿性增大,如仅仅造成轻度狭窄,可不影响血液供应;若斑块突然破裂,会相继引发血栓形成,就成为大多数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卒中的发病原因。因此,冠心病患者早期和长期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三、动脉硬化狭窄的危害

    动脉硬化危害心脑血管主要有二个特点:即导致动脉狭窄和动脉瘤形成。前者指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壁越来越厚,管腔越来越狭窄,最终结果是血管堵塞不通了,导致器官和组织严重缺血直至坏死,形成动脉管壁破坏薄弱,以及管腔硬化僵硬;后者是动脉血管内壁破坏薄弱,以及管腔硬化僵硬,在动脉血流持续冲击下发生扩张性改变,称动脉瘤。这一“梗”一“瘤”在临床上危害各有不同。

    1、颈动脉硬化狭窄闭塞  可引起脑供血不足,严重者形成脑梗塞。

    2、心脏冠状动脉硬化狭窄  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又称急性冠脉综合征。

    3、肾动脉硬化狭窄  可引起不稳定性高血压,以致肾功能不全,称“肾梗”,是导致慢性肾病的主要原因。

    4、下肢动脉硬化狭窄  可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即步行一会感到下肢酸痛无力,休息后缓解,夜间疼痛加重;严重时可形成坏疽,需要截肢等,称“腿梗”。

    四、如何预防与治疗动脉硬化

    早期冠心病的预防重点,应从危险因素的预防入手,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血脂、血压、血糖达到正常水平。特别是4种因素可增加心脑血管病危险:即血压、血小板黏附性、血胆固醇和高半胱氨酸浓度,如能控制以上4个因素,心脑血管病危险会大降低。

    1、预防冠心病的新复方制剂  1种他汀类药(如阿托伐他汀10毫克/日或辛伐他汀40毫克/日),3种降压药(如1种噻嗪类药、1种β阻滞剂、1种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都用半量),叶酸(0.8毫克/日)和阿司匹林(75毫克/日)。该复方制剂被定名为保利药(Polypill).保利药即含有3种降压药、1种降低血小板黏附性药、1种降高半胱氨酸药(叶酸)和1种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药。它可使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降低88%,卒中发病率降低80%,而且不良反应较低,约8%-15%。

    2、脑梗塞的二级预防  包括: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动脉粥样硬化等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抗栓治疗,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糖、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酗酒、肥胖、不运动等;定期进行体检,如心脏彩超、颈部血管B超、经颅多普勒、头颅CT、磁共振等;一旦发现颈动脉狭窄,必须要作血管造影,根据狭窄程度可选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等。

    3、药物搭桥  当前介入治疗虽然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作为稳定性冠心病,首先应该考虑药物治疗。因为有报告指出,介入和药物治疗后,心梗和脑卒中的复合终点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药物搭桥应是防治冠心病可尝试的方法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测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