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出来的味
(2009-02-15 12:42:2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前想后 |
前两年,听一位小提琴家讲座,他四岁拉琴,在父母老师的精心虐待下练得功夫神勇,一路杀到莫斯科音乐学院,又得顶级大师指教,成绩佼佼。然后杀到德国。他说自己就像掌握了十八般武艺的剑客,一心拜名师,找对手,准备决一雌雄。不成想德国名师都没耐心听他拉完,说你太用劲了,再然后差不多把他晾在了一边。不服也没辙。咱们这位被赞赏惯了的天才同胞疑惑得不行,有劲没处使的痛苦可想而知,甚至打算自废武功,当个庶民算了,喝喝咖啡,谈谈恋爱,听听别人拉琴,挺好。再再然后,德国大师才跟他说,音乐不是练出来的,是养出来的,艺术到了一定火候靠的是滋养。算我们这位仁兄有悟性,他说,此后听音乐不再是听,而是尝,用耳朵去品尝其中滋味,咸酸辣苦,跟吃饭一样,咀嚼、消化、慢慢吸收,不必着急上火,用不着整天抓着琴弓子不撒手,喝咖啡,看闲书,聊天谈恋爱都可以算做一种滋养,不耽误。于是,他说,他真的长进了,这个长进是本质的:音乐是表达,也是享受,拉琴的时候他能感到某种幸福。
在中国农村,生孩子不说生孩子叫做养孩子;在城里,栽花不叫栽花叫做养花。
去年,我家有盆文竹长得郁郁葱葱,势不可挡。我把它请进屋,施肥,浇水,把新生长出来的葶子编起来,搭上连接屋顶的玻璃,让它成为室内一道绿色的风景,结果折腾了个溜够,它叶子渐渐发黄,枯干,完蛋了。怪文竹不争气。也怪我自己偏心眼。我家养的花,我偏向哪个,哪个准完蛋。挡不住我心急啊。可惜孩子只有一个,偏不偏就是他了。前不久他对我说,线性匀速前进的时间不过是我们头脑里的一个概念,着什么急嘛。没错,小说也是养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谁规定每天必须写多少字?顾彬说他们德国的作家苦心竭虑一天写不了一页,我们的作家三个月一本长篇出来了。他说那是不尊重语言。他说的文了,我的朋友杨争光管那叫做拉稀屎。
街上的涮羊肉馆子都声称自家的羊肉来自内蒙古。内蒙的羊春天下了羔,要养过一个冬天,那种养就是熬时间,羊瘦到所谓纸皮灯笼,等到第二年返青才能长大,秋天出栏,肉味鲜美。山东的羊给足饲料,催肥,当年就出栏,也说是内蒙的,味道当然不同。吃出来的自认倒霉,吃不出来的以为天下羊肉一个味。这年头赚到钱就是硬道理。科学、速度、效益。芫荽(香菜)长不大因为出岔打籽,好办,咱给它施避孕药;樱桃长得比核桃大,还是樱桃味么?没吃过。北京的老人不吃市场上的鸡、鱼,都是现代技术催生的,说鸡没鸡味,鱼没鱼味。吃多了人也没人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