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此深情,如此朴素:《二十四城记》

(2008-06-06 15:34:06)
标签:

电影

贾樟柯

二十四城记

北青报6月11日

分类: 东张西望

从影院出来,我不敢说话,怕一张嘴就会哭出声来。从没有见过一部影片与中国人的心如此贴近,而且如此深情,如此朴素。可见导演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创作的:不是冷漠的旁观者,居高临下,更没有撒娇扭捏,不假装深刻自作聪明。不用刻意取悦谁,不愤怒也不做怜悯同情状,因为他本人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们都身在其中。影片没有在嘎纳得奖,我觉得是应该热烈祝贺的,这恰好标志着贾樟柯已经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思想者,用大师这个词太俗太土了。从此,他已经不需要任何国内外的奖项来证明什么。用才华这个词来形容也太过轻贱,他的朴素容不得所谓的才华捣乱。所以他才能做的这样坚定,不动声色,沉下去,放平,贴近,溶入。直到我们不觉得它是一部电影,它就是我们的生活,勤勉,本分,贫乏,沉闷,日复一日。那些金奖银奖贴在它身上都是多余的累赘。因为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的光辉是必暗淡的,力量必是迟钝而缓慢的,其生命必然长久不衰。

我相信贾樟柯预先知道这一点。在电影学院的放映厅,大家都很安静。我说贾樟柯是这个学校的骄傲,身边有人说不,是中国的骄傲,我现在说,他是世界的骄傲,是电影艺术的骄傲。他让我们看到了电影还有这样一种可能,把生活和历史如此这般地还给我们。这是一首诗,安静,忧伤,惊心动魄。

毫无疑问,《二十四城记》是贾樟柯最好的作品,和《三峡好人》相比,导演已经不屑于再去编织什么寻妻觅夫的情节,既劳神又无聊,也不用糖、烟、酒、茶,不明飞行物去诠释概念,暧昧又矫情。就这样面对面的直接逼入内心,如果我们有的话,哪怕它是一个空壳,只有一点点湿润的希望,或者完全的绝望。这需要怎样的情怀和勇气啊?纪录片式的剧情片不能概括它,严格的说,所有的纪录片都是剧情片,反之亦然,一切剧情片也都是纪录片。它反映的都是纪录者的目光,他的思考,他的心。

那些表现农村的影片我们看得太多了,青翠的田园风光或者黄土高坡的荒凉,导演们认为那很美很中国。要不然就表现都市的繁华颓废,灯红酒绿。导演们觉得这样很时尚很现代,孰不知现代就是日常,就是在我们心里蚕食希望的那条虫子。而对于现代中国,没有谁比贾樟柯选择的军工企业更形象,准确:宏伟空旷的车间,巨大的机器,密集拥挤的宿舍楼,每天从厂门口吞进去又吐出来的,灰蒙蒙的,穿着同样制服的人群,整齐豪迈的厂歌,被预先设计好的人生,他们的优越感,枯燥、安逸,毫无希望的日常生活,这自然不是老外们所理解的中国,也非中国的精英们在书斋里能够想像出来的。而一切正在消逝、毁灭。如同一个时代的挽歌,但一切尚未结束,它将在我们心头回旋,庄重而凄凉,久久不去。

《二十四城记》,六十年来中国最伟大的电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