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阅读 |
分类: 东张西望 |
舍斯托夫一生极其推崇 陀思妥耶夫斯基,鄙视理性,他经常引用陀氏的一段话:“当我们由于某种原因对于自然规律和二二得四并不喜欢的时候,自然规律和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当然喽,假如我真的没有力气用脑袋撞开这堵墙,我就不去撞它,可是我也不会跟它妥协,那仅仅是因为我面前有一堵石墙,而我的力气还不够撞它罢了。”套用我们中国的成语叫做以卵击石,不同的是,这是一颗有思想的卵,它明知道后果,但决不妥协。很荒谬是吗?舍斯托夫说,唯有荒谬,故而可行。
人们不害怕困难,但害怕荒谬,因为没有规律可循,和我们的努力和智力无关。每逢紧要关头,它总把我们推到可笑又可怜的境地,让我们惶惶不可终日,无处可逃又无从依傍。所以,我们需要真理,铁的秩序,石头的墙,唯有这样我们才安全,才有目标,最好是一定能够实现的许多人的共同目标。
但生活是个人的,当下的,如何与自己相处永远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我们发现,在许多时候,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时刻,道理根本不管用,二加二完全可能等于八,而生活仍在继续,一切皆有可能!人的软弱和勇敢都在这一刻彰显其本色,无论生活之难,还是生命之美。
哲学是最没用的东西,它能解决的问题总是暂时的,因此哲学家也是最痛苦的聪明人。特别是像舍斯托夫这样的哲学家,他深知人的弱点,尤其关注当下,更像一个艺术家。他自己也说:“哲学不应该与逻辑有任何共同之处。哲学是一门艺术,它力图挣脱思辨逻辑的锁链,把人带到幻想和幻想性的无边大海之上,在那里,一切的一切,都同样既可能又不可能。”这便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不故作高深,活泼生动,像一个农夫在调侃,一个孤独而疯狂的农夫,他爱哲学,更爱人。
我甚至觉得,相对一惯以理性自豪的男性,这本书可能更适合女性阅读,特别是头脑敏锐的,不受逻辑和秩序束缚,习惯见异思迁的现代女性。这让我想起两百多年前流传的一段轶闻,说当时某国上流社会的贵族小姐,几乎人人都有一本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在沙龙里,她们以谈论康德为荣。那样的哲学如何成了时尚读物?连康德本人也很纳闷。不过我们可以想像,高贵优雅的名媛淑女,穿着鲸鱼骨撑起来的纱裙,在客厅或者卧室,捧着一本康德,那样子一定绝妙迷人,即便是附庸风雅。
显然,后来的哲学家们都没有过这样的幸运。他们太过严肃,太深奥,绕得人头疼。而这本《以头撞墙》的小册子不同,我觉得它完全有可成为时下的流行读物。今天,如果我在北京的某图书城,咖啡厅,写字楼看到时髦的女性埋头在这本书里,我不会觉得惊讶,而且,我一定会鼓起勇气,上前搭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