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谈天说地 |
既然“自我”是被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建构出来的,那么,这个不情愿被建构的我,能不能按自己的意原建构一个自己的家呢?这话听着像知识分子的绕口令,还真是这么回事。外部环境咱管不了,比如我家所在的假洋鬼子的小区住宅,但那一百多平内部空间完全可以让我由着性子自己折腾,它属于我,谁也干涉不着!这就是所谓的装修。我说过,是个热爱装修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想要通过装修体现自己的个性。不是吗?我断定许多喜欢装修的人也一样,都比较自我。从前,我曾经发明过一个流毒甚广的谬论:判断一个家庭里谁主事,要看谁来主持装修。因为这种事只能由一个人说了算,假设两个人都很自我,非打起来不可,日子没法过。大家知道,讲究自我的人都不易相处,比较讨厌。
我根据自己的喜好设想,设计,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还就不信了,有个性还怕彰显不出来么?就这么着,那个个性空间在我的头脑里慢慢清晰,具体起来。设计师很懂事,估计我这类的主儿,人家见得多了,对我的意见完全同意,十分理解。很好,很顺利,甚至可以说很幸运。只是我不可能全程在场,没必要嘛。于是就有了一些小的遗漏,可以忽略不计,一些由于材料和施工的原因不得不做的小改动,无伤大雅。因为我不可能亲手去做,就算你能亲手做问题照样存在,要接近大的目标,必须在一些小的方面妥协,这个道理每个成年人都懂。再者说人家都是在理解你的基础上为你着想,你也不得不承认那一点点放弃不仅合理,也很合算。这一点点,那一点点……
结果逐渐显露出来:本质上的与众不同根本不可能,可能的只是大同小异,这个铁的事实就在那一点点忽略、修改,妥协、放弃的时候已经悄悄成立了。不得以,不舒服。有朋友说,要想一天不舒服就请人吃饭,要想一年不舒服就搞装修,要想一辈子不舒服就娶个小媳妇。前者我机会很少,感触不深,后者我满怀憧憬,目前还没有机会体验,能体验到的只有装修:不舒服是因为个性打了折扣,没有完全彰显出来,或者说我根本就没有什么个性。天天叫喊个性的时代,就是最缺乏个性的时代,我们所谓的个性不过是一种模仿,一种对自己的想像。往往是,真正有个性的人不知道自己有个性,他或者她为其苦恼羞愧一辈子,千方百计地藏着掖着,生怕被人视为另类。只有傻子才拼命的彰显个性,假装自我,无论通过装修、衣着、作派还是其他。其实,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
若干年前,我不懂装修,不用手机,拒绝电脑。现在呢,离开了手机电脑就惶惶不安。我很想知道,原来那个天天醒来都在更换旅馆屋顶的我,那个失魂落魄如丧家之犬却野心勃勃的傻小子如今在哪?我想找到他,问问他,我是谁,我们究竟谁比谁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