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东张西望 |
四、小结
如同影片的结尾,生活还在继续,那口钟在敬大爷的怀里等待被拆掉,敬大爷的生活也将被拆掉。我们还活着的人,一个一个脚步将慢下来,被更年轻的人忽略,只有在这时,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温度、重量、气味,在这5分钟的时间里,清洗自己,给过去寻找意义;死亡的通道就在眼前,自己被一点一点的拆除。一个可笑的愚蠢的地方,是我们必须到达的地方。没有神的临在,我们自己承担自己的意义,在最后的5分钟里,开始准备,尽管不知道我的准备到底有没有用。死亡是一个巨大的意义空洞,在后工业时代,在这个年轻的都市文明之中,我们必须为自己寻找一个意义。没有神的指引,我们如何减少这荒谬感。在独特性和格式化的两端,人在尴尬的徘徊。所以只能淡定、从容,面对文明带给我的全部尴尬和荒谬。
[1] A类国际电影节金奖。
[1] 引自李敬泽文:《小心一点,慢一点,洗濯“干净”》 ,来自新浪网
[1] 引自Fiona Bowie《宗教人类学导论》金泽 何其敏译,p.199 ,(Lincolin,1991,p.108,)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 同上,p.186,(van Gennep,1960,p.3)
[1] 引自冉平《剃头匠》电影剧本,来自橄榄树网站
[1] 引自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p.3,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 同上,导言,p.7
[1] 引自于坚《少年中国》,于坚的博客,新浪网
因为这位博主曾经转贴过本人的博文“我的控制欲”,所以现在我把她的文章转贴过来,以示“报复”,也是“有来无往非礼也”的礼数。我电话通知她,她欣然应允,但我听得出来那个欣然里有点不大情愿的口气。毕竟,人家的博客点击率早超过十万,比我这里热闹。可是她写的这篇文章与我的创作有关,那我就不客气了。更重要的是,这个小女子不是批评,而是表扬我,让我觉得自己挺深刻的,叫我心中窃喜。而更更主要的是,此小女子文章写得不错,被她借题发挥了一下,应该属于深感荣幸之类。比其他很多写《剃头匠》的文章视野广泛。再者说,这个话题在这里说了好几遍,早该收场了,免得人烦。正好,拿来这篇文章画个句号。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