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谈天说地 |
真的是这样吗?物以稀为贵,名人是稀有资源,无论当今社会的名人如何层出不穷,与非名人相比他们永远是少数中的极少数。大家关注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其热情也是真实的,健康的(一味的对名人嗤之以鼻,那是小民心态,即不真实,也不大气),对名人的关注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需要佩服效仿某些人,嘲笑和讨厌某些人,大家以此确认自己的身份、兴趣和品味。是的,在屏幕前指指点点很有意思,有意思而且安全。设想一下,假如某一天名人们串通好,来一个人间大蒸发,集体消失,倒霉的绝对是我们,那么多漫长无聊的时光肯定会把我们逼疯的。幸亏,名人们没有那么齐心,也没有那么狭隘,尽管一再抱怨作名人难,累,都烦死了,但他们仍然在坚持着,不容易。
这么一想就明白了,使名人成为名人的是非名人。有点绕,但不无道理,被我们喜欢(或者叫做讨我们喜欢)和关注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属于被动一方。观众不喜欢,他们就没饭吃了。而我们的饭碗虽然不耀眼,但结实。不过呢,在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忍不住吃着自己碗里的,盯着别人碗里的,如果那只碗很漂亮,惹人注目的话。
前两天我参加了凤凰卫视的一个聚会,在长城饭店,全体凤凰著名主持悉数出席,其中有我喜欢的陈鲁豫和窦文涛,他们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言语风度亲切,风趣,恰到好处又从容得体,真不知道这样的本事是如何修炼出来的,让你想不喜欢他们都难。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和什么样的异性相处?如何相处?他们有没有烦闷无聊的时候?如果有,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自动跳进我的头脑,引起我无尽的遐想。不仅是我,我以为我身边的客人们也都是这样想的。眼下,不是隔着屏幕,而是面对面,面对活的真人。可不可以了解一下呢?如果不能,没话找话地聊聊天也不错,由此产生一些直接和感性的认识,顺便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和虚荣心,多好的机会啊。但我目睹的情况不是这样的;与名人迎面相逢,大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避开了眼神,板着脸,假装没感觉。其中包括我自己。前面忘了说,来的都是有身份或者自以为有身份的人,比如我。虽然不是名人,但不见得比名人价值低啊,大概也许吧,我以我的小人之心妄自揣测他人。一望可知,他们都是各自领域里的牛人,在这种场合,主动上前搭讪或许可能大概就显得有那么点……还没回过神,名人已经与你擦肩而过。名人总是很忙,他们习惯于目光直视前方,决不左顾右盼。机会丧失了,有点可惜,至少可以微笑的问候一下啊,提议合个影,这不正是大家应邀参加这个晚会的初衷吗?
这是我观察或者叫做体察到的情景。
仿佛凤凰台早就猜透大家的心思,有意在门口搭了一个《鲁豫有约》的布景,是用现代抠像技术做成的,你坐在特定的凳子上,就如同坐在了《鲁豫有约》的演播现场,屏幕上显示的是你和鲁豫促膝而谈的真实情景,鲁豫亲切地询问你喜欢凤凰的哪一位主持人?为什么?诸如此类。当然不是鲁豫本人,是事先拍好的录像,但在大屏幕上和真的一模一样。如此这般你就不会有什么压力,有什么顾忌,或者难为情了。反正是虚拟空间嘛,你把它录下来,拍下来,以后拿给家人和朋友看,以假乱真一点问题没有,而且,面对虚拟的名人,你可以完全放松,找到作名人的感觉,表现得和名人一样从容得体。凤凰卫视想得真是周到啊。
不料我看到的情况远非如此:人们轮流地坐上去,大都显得有些扭捏不安,甚至手足无措,左顾右盼,张口结舌。他们慌张的什么?我不懂,也想不明白。我没打算上去坐,因此无法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