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队韩国队世界杯预选赛高洪波蒿俊闵 |
分类: 午志评球之国家队 |
2-3,中国队虽然输了,但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拼劲和下半时体现出的攻击力让我们倍感欣慰和欣喜,不过我们依然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
纵观整场比赛,韩国队占据主场之利的确展现出了非常强劲的进攻实力,而且也延续了此前40强赛和欧洲热身比赛中的主要进球方式,那就是边路传中,包括造成中国队门前混乱的那粒任意球破门同样如此。可以看出,韩国队不管是定位球还是运动战中的侧向传中,都是弧度平、速度快的球。
而我们虽然排出了5后卫的防守体系,但纵深保护还需要加强,而且在门前对于对方在中点和后点的冲抢和包抄缺少预判、卡位和主动抢点,总是站在原地而且没有侧身的防守,都是只盯来球方向,不注意对方包抄队员的位置和包抄角度、路线。防守中,有时一瞬间的看球不看人就很有可能是致命的。
孙可作为前卫线上“摇摆人”的作用,进攻时要顶到锋线上靠近武磊,防守时要回到中场,负责拦截。但一旦无法形成4名中场队员的话,3名队员其实对于两侧的覆盖面积是相对有限的。加之韩国队主要打边路,套边的边后卫和同侧的边前卫往往会形成双边锋,令中国队两侧边后卫始终处于比较大的防守压力之下。
拿中国队第一个失分那个任意球的发展过程举例,如图。
解析:
1、孙兴慜向肋部挤压,吸引冯潇霆的注意力,为从边上高速插上的边后卫吴宰硕制造空间。
2、孙兴慜的存在,迫使冯潇霆出盯,而此时,中国队防线身后的空当便暴露出来。在当时中国队防区右侧虽然没有队员失位,但韩国队却创造出了前传的纵深,破坏了中国队的协防体系。
从0-3到2-3,中国队最大的变化在于心态和换人。0-3的时候,其实输一个是输,输三个也是输了,这时不只是拼出去了,更是豁出去了,这是精神层面的。
而在换人上,高指导也是运筹帷幄。下半时伊始,用控球能力、组织进攻能力更出色的蒿俊闵换下了个人类型相对单一的吴曦,令中国队的进攻得到了更好的推进并增加了持续的进攻次数。于海的进球就是最好的证明,蒿俊闵分球给同伴后,同伴传中被挡,蒿俊闵二次进攻中传球到后点,于海预判出对方头球解围的落点,在三次进攻中劲射得手。当然,蒿俊闵的任意球世界波更是点睛之笔。
事实证明,我们不惧怕任何一个对手。虽然负于韩国,但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
(本文未经同意和授权,禁止私自复制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烦请转发,也希望把您的观点发给我。欢迎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文明、积极、平等交流。
足球技战术分析师 董午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