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午志
董午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70,386
  • 关注人气:5,8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董”足球第83期——复盘国足战中国香港:临场调配是否需总结

(2015-09-05 16:54:21)
标签:

世界杯预选赛

中国

中国香港

门柱

横梁

分类: 午志评球之国家队

中国队在深圳,被中国香港队00逼平。整场比赛,中国队上半时击中四次门框,缺少运气之外,是否还有哪些在技战术、人员调整以及整体打法上值得总结的地方呢?或许每个人对比赛的走势和变化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这里不妨和大家一起探讨和分析。

 

上半时,郑智的远射和搓射分别击中立柱和横梁,而于汉超的射门则分别击中中国香港队球门左右两侧的立柱。特别是于汉超的这两次击中立柱,都是突然的斜线插上,这也是于汉超在俱乐部比赛中擅长的进攻方式之一。而上半时,中国香港队虽然收缩后场,但对于空间的压迫做得还不够,后防线和守门员之间还留有比较大的纵深可以被中国队所利用。如图13

读“董”足球第83期——复盘国足战中国香港:临场调配是否需总结

1 郑智抢断

读“董”足球第83期——复盘国足战中国香港:临场调配是否需总结

2 中路直塞

读“董”足球第83期——复盘国足战中国香港:临场调配是否需总结

 

3 于汉超推射空门被对方解围击中立柱

 

解析图1—图3

1、中国队郑智前场中路抢断后送出直传,于汉超突然高速插上。此次进攻机会的获得是中国队在外围重新获得球权发动的二次进攻,趁对方防线由守转攻时刚要拉开空间的机会,渗透进去。其实,包括郑智远射击中门柱的那次,都是外围的二次进攻。可以说,上半时高压的打法和持续的进攻,让中国香港队的后防线疲于奔命。在连续的防守下,难免暴露出空间,屡屡被中国队所利用。

2、郑智抢断后送出直传时,中国香港队的防线正在前压,位于罚球区外。因此,郑智的传球和于汉超的斜插都获得了纵向的空间。

 

于汉超第二次击中立柱的进攻同样是一次斜线的插上,如图45

读“董”足球第83期——复盘国足战中国香港:临场调配是否需总结

4 吴曦长传,于汉超斜插

读“董”足球第83期——复盘国足战中国香港:临场调配是否需总结

 

5 扫射击中立柱

解析图45

1、图4中,于大宝在中锋位置回撤,牵制和扯出对方两名中后卫,于汉超从侧翼高速斜线插向对方中后卫的身后。

2、还是图4,吴曦中场长传进攻,就是打对方防线的身后。此时中国香港队的防线提得较上文中的战例更加靠前,位于罚球弧顶向前10米距离的位置。

3、图5,于汉超在空中高难度、半转身直接凌空垫射,打对方守门员的反角度。此球有点像20122013赛季英超联赛切尔西主场迎战曼联的比赛中,登巴巴打入的精彩一球的过程,如图67

读“董”足球第83期——复盘国足战中国香港:临场调配是否需总结

6 马塔传球,登巴巴斜插

读“董”足球第83期——复盘国足战中国香港:临场调配是否需总结

7 登巴巴半转身凌空垫射 

只是中国队这次传跑配合的距离更长,而于汉超的射门也是非常遗憾地击中了球门立柱。

上半时由于中国香港队的中后场空间压缩得不够,中国队有渗透的机会和纵深,可惜运气欠佳。但当比赛来到下半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比赛进程的深入,中国香港队的防线回收得更深,对于空间的压迫也较上半时要好,中国队无法获得渗透的空间。而连续做出人员调整之后,特别是换上高中锋杨旭,意在加强在对方罚球区内空中争顶的优势。但和几乎所有人的预判结果不同的一点是:另一名首发的中锋于大宝的位置却并非时刻顶在前面和杨旭形成双中锋的阵型,而是更多时候后撤,打在二前锋或前腰的位置,相信这也一定是主帅佩兰的战术安排和要求。不过这样一来,带来三个结果:

1、中国队边路传中时,锋线上缺少包抄的点;

2、于大宝的后撤,必然迫使身后的郑智和下半时上场的王永珀的位置也要相应向后撤,这样中国队的进攻阵型在需要最后突然发力的时候无法前压,也无法像上半时那样对对方的防区时刻保持高压逼抢的态势;

3、于大宝最大的特点是在罚球区内的包抄抢点,在以往国家队比赛中于大宝的进球也几乎都是这样的进攻方式,而且在俱乐部比赛中,虽然更多出任边前卫,但为数不多的几次破门和助攻也都是发生在对方的罚球区内。让于大宝远离对方罚球区,虽然看似在体能下降的情况下可以避免背身拿球和减少被对方侵犯的次数,可实际上也丢失了于大宝最为擅长的进攻方式,比如下面这次进攻中的截图,如图8

 

读“董”足球第83期——复盘国足战中国香港:临场调配是否需总结

8

解析图8

1、图8中,在肋部给武磊送出前传的是于大宝,由于主帅对于位置的要求,于大宝在下半时更多时候出现在前腰位置上,这就使得中国队下半时的两个后腰郑智和王永珀要被迫相应后撤(红圈)。

2、如果于大宝能够顶在锋线上的话,郑智和王永珀的传接球的能力同样可以在对方罚球区外围控制球权和组织进攻,甚至可能做得更好。而一旦将球分到边路传中的话,于大宝可以和杨旭在对方罚球区内形成至少两个点的包抄。

3、可惜,下半时中国队的进攻看似想用回撤、再向前的方式,但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

 

另外一种局面就是,当换上杨旭之后,应该更多地利用场地宽度,制造更多的传中机会,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当有可能创造传中机会的时候,队员却还是更愿意继续尝试从中路的渗透,但效果并不好,比如这次,如图912

读“董”足球第83期——复盘国足战中国香港:临场调配是否需总结

9

读“董”足球第83期——复盘国足战中国香港:临场调配是否需总结

 

10

读“董”足球第83期——复盘国足战中国香港:临场调配是否需总结

 

11

读“董”足球第83期——复盘国足战中国香港:临场调配是否需总结

 

12

解析:

1、图9,中国队中路两名队员横传,此时,左边后卫已经高速插上。

2、图10,中路球员控球时,姜志鹏的身前依然有大片的开阔地带,但国足的中路队员却没能选择将球分到左路,而是执意选择从中路渗透,但皮球却最终被对方解围(图1112)。

 

因此,当下半时中国香港队收缩得更厉害的时候,中国队进行了一些人员调整,但随之做出的阵型和战术思路的调整却并不明确。因此,四个门框再加一个对方手球没有判罚的点球,中国队的确缺少运气的眷顾,但从球队自身的角度来说,在临阵指挥和调配上,是否也值得总结的地方呢?

足球技战术分析师  董午志(微博http://weibo.com/u/1242791061

无战术,不足球。为您呈现详尽的战术解读,看午志评球,带您读“董”足球。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一起关注读“董”足球或搜索订阅号:wuzhipingqiu

这里,一定有你想看到的战术内容。

读“董”足球第83期——复盘国足战中国香港:临场调配是否需总结读“董”足球第83期——复盘国足战中国香港:临场调配是否需总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