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队进攻不顺图解体育 |
分类: 午志评球之国家队 |
国足用一场比新西兰队还“新西兰”的方式,在上海虹口体育场1比1与对手战平。或许有人觉得用新西兰队逼平主队中国队“的措辞较为合适,但实话讲,用“中国队逼平新西兰队”更为恰当且符合比赛的实际过程和结果,况且,中国队能逼平新西兰队已属幸运。
这是2012年国家队的最后一场比赛,理应奉上华丽辞藻来赞美一番以此对今年的收官之战表以纪念。但事实上,国家队的表现令人除了感到困倦和无奈外,没有一丝让人兴奋的地方。上半年远征西班牙时的优秀表现消失得荡然无存,而且,上次环球之旅客场挑战瑞典和巴西接连败北之后还可以找出对手实力太过强劲来作为总结失利原因时的一面之词,但在昨晚的这场平局之战中,实在是无法找到为国家队赞美的理由。
表面上看,国家队打得大开大合,攻守转换速度很快,非常场面激烈。但细细解读就会发现,国家队在攻守两端许多球的处理上都十分业余。虽然没有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误,但正是在细节上处理得不成熟、不严谨才导致攻击不力、防守失分。
国家队此役可以看出队员严格执行快速向前的意图,但执行起来却显得太过僵硬。第8分钟,郑智前场背身控球,在有队友接应的情况下强行转身然后直传,结果被断,如图1。(注:1、黄色箭头为理想的队员应该选择的传、跑动路线,红色的为实际发生的传、跑路线。2、实线箭头代表传球路线,虚线箭头代表跑动路线)
图1
图2
解析:
1、如图1中所示,郑智背身控球,后面有赵旭日在接应,如果能够按黄色箭头回传的话,赵旭日可以直接将球转移到左路空当区域的于汉超。但郑智却选择了强行转身,见图2。
2、图2中,郑智转身之后,面对身前的三名身高腿长的新西兰队员还要强行传球给郜林,结果被断。
3、郑智传球时,郜林则被另一名新西兰中卫仅仅贴身盯防。即便球传到了郜林脚下,郜林也很难摆脱对方的防守,而且新西兰的左中卫和右后卫也都可以对其身后的位置进行协防保护。
之后,国家队便开始了在场上无休止地一味追求长传进攻的打法,进攻中,国家队似乎只会采用长传冲吊这唯一一种行之但不奏效的方法。后卫线和后腰一得球,就频频利用长传打对方两个边后卫身后,可面对身高马大的新西兰队,国家队这种单一的打法并不见效。
因此,我们并未看到左路的于汉超和右路的于海“两于齐飞”的场景。不是二人不努力,而是国家队选择的太过直接和单一的进攻方式不利于“二于”发挥速度优势,即便下半时替补出场的于大宝,也因为国家队僵硬的打法而无法发挥出冲击力强的特点。通过下面文字对比赛过程的解读,大家会发现:中国队长传进攻失败的原因有三点:1、传球队员脚法运用不对,触球部位、力量、速度不好,使得皮球运行的弧线过低;2、控球队员周围的接应队员的位置极其不合理;3、插上队员在跑动路线的选择上出现错误。
第10分51秒,冯潇霆后场得球后长传发动进攻,如图3。
图3
解析:
1、冯潇霆长传时,左右身旁的赵鹏和张林芃都在接应,且没有被对方队员盯防。
2、后腰赵旭日站在了对方的身后,如果赵旭日能侧向移动 3米制造出接应角度的话,冯潇霆至少有三种传球路线的选择。
3、就是因为中后场传球队员的不冷静和接应队员的不及时,才造成了中国队从后场盲目长传最后被断的结果。
第12分39秒,又是冯潇霆在同样的位置稍稍靠前的地方,选择向前长传,如图4—6。
图4 冯潇霆长传
解析:
1、图4中包含了诸多重要的信息。当冯潇霆长传时,除了王大雷和张林芃两人没有处在镜头之内,其余9人都在这幅截图中,并根据后卫、前卫和前锋分别用红色、蓝色和黄色圆圈标出。
2、
3、
图5
解析:
1、图5是冯潇霆传球时,理想中的中国队接应队员的跑动和所处位置。
2、
图6 传球弧度过低被新西兰中卫头顶解围
第33分53秒,左中卫赵鹏在后场大脚长传找右边前卫于海,结果被对方头球解围,如图7、8。
图7 赵鹏大脚远距离长传
图8 赵鹏的传球被断
解析:
从图7中可以看到,赵鹏长传时,中国队至少有两名接应队员处在比较好的接应位置,而赵鹏却在对方已经站好防守位置的情况下,盲目、机械地大范围、远距离长传。
第44分35秒,郑智中前场得球,此时右路的于海斜线前插对方中路,郑智送出传球结果被断,如图9、10。
图9
图10
解析:
1、图9中,郑智传球时,身前有两名高大的新西兰防守队员,这势必要影响郑智脚法的运用。
2、图9中,于海从右路肋部插向对方的中路,而身旁的队员紧盯不舍,而另一侧的后卫也迅速内收加以保护。即便郑智的传球冒过了对方第一名中卫的头顶,但于海得球后仍然要面对至少两名队员的夹抢。
3、图10中,当郑智的皮球被对方中卫高高跃起顶出时,跑向中路的于海已经处于对方三名队员的包夹之中。而这个被对方包夹的情况,是由于于海自己不合理的跑位造成的,如图选择更为合理的跑位,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如下图11。
图11
解析:
1、
2、
其实,国家队也不是没有长传打身后成功的战例,第23分钟孙祥后场长传给郜林,郜林头球蹭给于汉超,后者底线回抠郜林低射,但角度太正被对方门将没收, 如图12、13、14。
图12 孙祥长传
图13 郜林头球摆渡
图14 于汉超回抠,郜林低射
其实,中国队此次经过能够成功,有很大程度是因为新西兰队右后卫站位靠后,没有与其他三名队员看齐,否则郜林和于汉超都将处于越位位置, 见图12。
中国队真正意义上成功打对方身后只有一次,就是赵鹏利用角球头槌破门得分之前的那次进攻。第35分35秒,中国队断球反击,郑智大脚斜长传,准确找到左路插上的于汉超,后者的射门被对方挡出底线造成角球,这才有了赵鹏随后的甩头攻门破网,如图15、16。
图15 郑智斜长传
图16 于汉超射门被挡造成角球
解析:
新西兰队进攻被断后,右路肋部暴露出大面积的空当,中国队反击中,郑智及时发现了这一点,而于汉超的快速插上和郑智准确的长传球相得益彰。
可以看出,中国队还是具备打对方身后的能力的,只是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当对方在后防线上已经站好位置且有协防保护的队员时,中国队的快马们就没有了前插的空间。此时就不要冒然大脚起高球,而是选择连续的地面传递,在调动对手的防守阵型被动地左右来回移动时,寻找空当和战机。如果对身材矮小的东南亚球队时,高举高打或许奏效,但在人高马大的新西兰队员面前,此举无异于飞蛾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