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小学和南湖东园小学两场比赛一共丢了22个球,净失19球。数字上的巨大差距能说明什么?在这两个数字后面,又能反映出什么问题?
首先说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对方是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迪纳摩少年足球队,虽然年龄在00后,但都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而北京的两个小学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太过专业的训练,尤其是地坛小学。南湖东园还好一些,虽然能在北京小学组称霸,但和同龄的俄罗斯小球员一比,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这不是什么身体素质的原因,别认为俄罗斯的小孩身体就一定比中国的好。地坛小学是3—6年级的混合队,年龄上比对方大,身体上更是高人一头!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在这个比赛中,“高人一头”并不见得身强力壮,而是肥胖和臃肿的代名词。足球比赛不是大力士比赛。没有扎实的技术、没有灵活、协调、快速的跑动、没有清晰的战术意识和团队配合,涂有身高是没用的。
但我们的孩子们是无辜的,他们承受了不应该承受的责任和指责。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落后已经明白无误地显现出来了,而且是相当的严重。并不是说孩子们的一场大比分落败就一定能说明我们教育体制的完败,但至少我们的体育、我们的足球从小学的阶段就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国家了。俄罗斯还不能算是欧洲一流的足球发达国家,如果我们碰上日本的小学生,恐怕会输的更惨。
俄罗斯的小球员穿着足球鞋,而我们的孩子们还穿着胶鞋。有的人会说,人家是职业俱乐部下的少年队,当然应该如此了。但请走出去看看吧,日本和其他欧美足球发达国家的小学生、中学生(还不算职业俱乐部的青少年队),人家从小一接触足球就会穿足球鞋、正规的比赛服。这是对待足球运动的一种尊重和重视,是一种态度。而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体育课都已经不受重视了,谁还管你足球?
有的学校里甚至禁止踢球:怕玻璃被踢碎、怕孩子受伤家长来闹、怕影响学习成绩、怕孩子踢球会学坏……等等。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直认为,凡事从小踢球的孩子都是野孩子,都是野蛮的、粗鲁的。反正我曾经遇到的某些老师就这样认为过,但我自己用实际行动使他们最终改变了这个观点。但中国还有成千上万有这样观点的老师和教育体系的领导,甚至家长。 我小的时候,北京市的小学里足球重点校是非常多的:朝阳有针织路小学、八里庄、三里屯二小,崇文有光明小学,西城有大木仓小学,宣武有宣师二附小、广外一小、北京小学,海淀有人大附小等等,都是非常好的足球重点校。中学就更多了:回民中学、115中学、人大附中三高、首钢技校、八一中学、七中。但再看看现在,有的学校就已经没有了足球校队,或者赶上不喜欢足球的校长根本就不让学生在学校里踢球,哎……

身体的巨大差异却折射出更深层次的对比反差
都说足球走进校园,但走到最后,才发现已经没有了推动力。教育体系不认可体育和足球,两者无法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我们体教综合培养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很多老师都说足球是野蛮的,围棋、高尔夫、台球才是高雅的。你们只看到了足球的对抗,但看到深层次的内容了吗?足球运动员首先要保证自己有很好的技术,同时又要在不同区域、不同对手、不同的攻防局面下选择正确的与同伴的传切配合。这是一个仅仅野蛮的人能做到的吗?同时还要面对和承受来自万人甚至亿万人的压力。
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又影响着物质。我们对体育、对足球的理解有偏差,才会在态度上、行为上有不正确的作为,而孩子们是最大的受害者。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只有自私没有团队意识,只有虚胖的身体没有强健的体魄,只有鼠目寸光的浅见没有良好的大局观念。似乎撤的有些远了,但真正理解足球的人才会明白我所说的,足球即人生!足球运动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处世态度等诸多方面。所以,我们不仅是足球场上的溃败,更深的意义在于我们输在了国民的综合素质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