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北京桑拿天的下午,于树荫下盘坐,手机里郭德纲的相声让我暂时忘记了炎热,十米之外的几只散养的大白鹅昂首阔步地集体行走,那气势非同了得,若将“鹤立鸡群”改成“鹅立鸡群”似乎也能成立。两个老外举着相机争着给大白鹅们照相,生怕错过这在北京闹市区鲜有见到的田园一色。
就在不远处,有两个并排的垃圾箱,老外照完相似乎要将食品包装纸等废弃物丢掉。只见一个高个老外走到垃圾箱前踌躇起来,并蹲下仔细看着什么。起初我还纳闷,以往老外也要给垃圾箱来了留影,后来突然明白了,他是在研究垃圾箱身上的文字和标识。或许老外并不认识中文,所以研究了得有十几秒的时间,继而应该是明白了标识所指示的意思,将手中的废弃物投入其中的一个垃圾箱之中……
近几年,垃圾分类的概念逐渐在中国展开并普及。但在实际生活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自觉且正确地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实施呢。恐怕还得靠老百姓的自觉。
我们都一致认为日本、新加坡和欧洲的大多数国家的公共环境很好,除了人少(况且日本的人口密度甚至比中国还大)、绿化普及之外,民众的自觉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这个意识。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