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冠小组赛,中国四支球队两回合内共八场比赛完败于韩国四强……
曾几何时,年初的东亚四强赛上,国家队战胜韩国队曾让国人一度感觉“从此抬起头来了”,似乎又回到了亚洲一流的行列之中。但是昙花一现救不了中国足球,更无法代表中国足球水平有多少提高。
联赛是国家队的基石,联赛的前四强应该更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足球整体水平。而四支球队在八场比赛中无一胜绩,意味着什么,恐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完败结果所引发的深层次的思考是中韩之间到底差在哪?有人说是技战术、有的说心理素质、有的说体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对!但差距的根源所在恐怕应该是体制和国民的综合素质。
当别的足球发达国家或相对发达国家在想方设法提高联赛质量的时候,中国还在挖空心思地“完善”联赛机制,但别出心裁的结果只是换汤不换药,甚至换的汤还不如原来的汤!
当在国内威霸一方、横极一时的山东鲁能面对浦项制铁的紧逼失误频频时,当河南建业在国内屡试不爽的倒地战术再也不灵时,当国安的边路被对手抑制时,当长春亚泰遇到比自己更为凶悍的全北时……我们只能感叹中国联赛水平的落后。我们习惯了慢节奏的攻防,碰到以攻守转换速度见长的韩国球队时自然是不适应。看看国安主场对阵城南一和的上班时,虽然控球百分比稍多于对方,但多数是在后场进行迫不得已的倒脚。一到中场就会遇到对手凶狠的逼抢,而国安在国内还算数一数二的前场小范围内的传切配合也无从谈起。
我们都说,环境造就人。当中国足球的大环境造就出的四强需要一心对外时,显然力不从心。没有强大的实力做基础,就算喊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口号也只是表明一种口头精神,而精神是需要依托实力所展现出来的。
中国的任何一支球队还没有到能够双线作战来应对亚冠和联赛的实力。因此,丢卒保车的做法往往被俱乐部老总认为是极其明智和引以自豪的,而这也习惯性地被用来作为亚冠被淘汰出局的借口。亚冠联赛的水平是相当高的,小组赛只有五场,但这五场要是真刀真枪地打下来,其对国人的振奋作用自不必说,而其锻炼价值恐怕更是需要汲取的。可惜,很多自以为是的俱乐部老总,为了一些所谓的经济利益,宁愿丢掉价值颇高的亚冠也要打好联赛,比如说去年的山东鲁能。但这样做,丢掉的不仅仅是锻炼的机会,丢掉的是国家的脸面、是球迷的信任,更是丢掉了自己学习、提高的机会。
该是全面反思自己,重新认识亚冠的时候了!先别说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先从冲出东亚开始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