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急
(2011-09-24 00:19:03)
标签:
杂谈 |
着急处处存在!
对于着急这个词,我们太熟悉不过了,随处都可以看到着急的景象或者情绪。好像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着急的社会,开车总是不停的抢行、并线甚至闯红灯;走路的人也是急匆匆的,习惯性的要快走几步,仿佛从别人身边擦肩超过时候,会有莫名的快感;希望孩子早点上学所以有很多8月底的剖腹产婴儿,然后就是早点毕业,早点参加工作拿工资,出名要趁早,出书要趁早,想脱就趁早等等,好像除了早恋和早泄之外,都希望早点……
着急真的用么?
着急有何积极的意义?最可能的答案是危机意识,需要用着急的情绪督促奋进,在竞争中占得先机!也会有人举例子证明,某人学习差非常很着急,后来努力奋进考上了理想大学,从此人生会不同等等。这样的例子说明,着急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嘛!但是再仔细想想,能够考上大学其实跟客观的状况,比如聪明程度和复习安排有关,而这些与主观是否着急好像并不是必然关联的,只要安排好学习时间和复习方式,一样可以实现这个结果。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着急是情绪和心态,而真正对结果有意义的客观行为,二者不能等同,说最白的一句话,光着急没用,得有措施和行为。
着急有用又怎样呢?
假设甲乙两个人居住距离单位相同且同时开车上班,甲按部就班的开车上路,非常尊重交通规则,耗时一小时到了单位。乙则不同,表现出很强的时间意识,眼睛通红,哪条车道快就强行并线,黄灯必闯红灯选闯,一路飞奔到单位,用了五十分钟。想想着急与否结果的差异也就相差十分钟。然后两个人都先后去食堂吃早点,乙因为早到先于甲吃完,边剔牙边等甲吃完后一起到了办公室……乙冒着罚分、刮蹭甚至是车祸的风险,一路心急辛苦争取的十分钟时间,难道就为轻松剔会牙么,所有着急而争取的,真的那么有意义么??
想过效率问题么?
我在酒店坐电梯去二十五层,电梯里俩外国女士因为聊天忘记按按钮了,电梯上到第四层的时候才想起要按五层的按钮,结果电梯没停继续上行,站在门边的我很习惯性按了下十层(我想让电梯停下,方便她们转乘下行电梯去五层)。当电梯在十层停下时,两位女士对我按了十层非常不解,最后跟着电梯上了二十五层等我离开后,又跟随电梯下行去五楼。
我是善意的热心肠,但是沿袭着我心中潜意识的内在逻辑,但是老外确实非常不理解,我现在还能回想起那彼此相望疑惑的眼神和耸肩姿势。可能换成我们遇到过类似场景,会很心急的急于让电梯停下然后换乘下行,甚至都等不及按十层,过了五层就会按七层(理智判断六层肯定按不住)。我们太习惯于着急和赶路了,以至于这情绪已经嵌入我们的生命中,至于其中的意义何在我们并不会去思考。客观而言,老外的选择可能更为理性些,一方面换乘未必更快,就算更快也没有太多意义,因为自己失误影响其他人的无谓停顿可能是更无法接受的,牺牲了群体的效率,满足了个人的效率,依然是不可取的。
想想,我们开车时候,是不是经常有人着急,借用逆行车道前行,最终将交通彻底堵死的情形出现,欲速则不达!
总结语:我们处于变革和资源分配的发展中,缺乏相对公平的规则和人均资源有限,形成了嵌入骨髓竞争意识,据此才能获得心里的满足和安全,其实,可能你不需要么着急的,稍微慢点也未必吃亏,再说,沿途还有美丽的姑娘和如画的风景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