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生活中圆形的东西随处可见,各种车轮、球类以及很多植物的果实等,自然界形成的东西多数都是圆形的,在我看来好像圆形就代表着自然,而方形代表着有人为加工的痕迹,当然也不是十分的绝对。其实自然界的圆形也都不是绝对的圆形,同样无论人科技水平如何发达也做不出绝对的方形,真正绝对的东西客观上是不存在的。我们都知道绝对的直线、平行线等客观上都是不存在的。说远了,还是说圆形。物体的圆形对物体本身的存在和运动到底有什么意义,自然界多数物体都是圆形或者接近圆形的有没有内在的原因呢?
先来说说圆形的特征,从表面看圆形就是表面有弧度的球,最核心特征就是半径相等,这不是废话么,半径不等那是油条。半径相等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方位差异性小,绝对的圆形就根本没有方位差异性,你能说把足球朝上或者朝东放着么?圆形的无方位差异性其实从根本体现的一种平衡,一种在运动中的平衡。在各种运动中,圆形唯一能够兼顾各种平衡的形状,我认为这是自然界多数东西都是圆形的真正内在原因。
我认同运动是物体的存在方式,所有的物体都是在运动的过程中。我感觉运动可以大致的进行划分,一种就是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运动,比如移动或者旋转等;另外一种就是物体本身的变化,比如果实的长大以及岩石的风化等。其实两种运动的差异不过是运动单位和参照物的不同而已,本质并未有区别。而且从运动的物体而言,通常都是两种运动结合在一起的,比如旋转的车轮本身也在耗损变化,跑动的小孩身体内的细胞也在分裂导致身体的发育等等。又扯远了,回到正题圆形和运动的关系上。
首先说说物体的移动。初中学过滚动摩擦给运动带来的阻力要比滑动摩擦小,其实根本上而言就是说圆形在运动上的意义,滚动摩擦带来的阻力实质上是滚动摩擦中带来的滑动摩擦。绝对的滚动是平衡的而无需外力就能保持运动的,滑动摩擦是有破坏力的,需要不停的克服不同方向力的作用,就是要用能量克服制造非平衡运动状态的力。从摩擦力的角度而言有些微观,我们可以把圆形和方形放大,比如说车轮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因为圆形在重力作用下的滚动是耗能量最小的,因为圆形没有方位差异性,故此圆形的滚动不会带来重心的提高,如果采用方形的车轮(方形的估计是酱豆腐不能称为车轮)的话,不仅车轮的转动需要能量,由于方形边缘和中心的距离有所差别,会因为转动带来重心的提高或者降低,这样耗能就会成倍的增加。
其次说说物体的旋转,物体的旋转和物体的直线运动一样是物体运动平衡的一种方式,如果不考虑旋转的摩擦阻力的因素,物体可以一直保持旋转的运动方式。宇宙间的星体都是有自转的,地球上自然界旋转的运动方式不多,水流旋涡或者气流带来的龙卷风等都可以看作是旋转的例子。旋转物体带来的就是物体外沿的弧线运动,这样就会使外沿部分受到外界的摩擦或者撞击等影响。突出的部分受到的摩擦撞击的机会相对大逐渐的就会被消磨,经过长期的旋转运动,最后形成外表距离旋转球心距离相等的球状。其实这个道理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星球都是圆的。同样道理,上面说的要是轮子是方形的,车在路上行使最后,结果轮子也一样会趋向成为圆形,从酱豆腐回归到真正的车轮。
再次说说物体本身的发展运动,这个发展运动其实拿生物作为例子最为恰当。植物的茎横切面是圆的,果实和种子多数都是圆形的,当然有些需要借助风力等外力传播有特殊的形状结构。动物体也是,眼珠是圆的,胳膊腿横切面都是圆的,连屁股也是圆的,咪咪更是。我想圆形能够称霸生物体也应该有它的道理,生物体的成长是由于细胞分裂形成的,细胞分裂由一个变成两个最后成为无数个,从点到最后成为物体,自然的分裂应该是随机而无方位差异性的,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趋向于圆形而不是方形。另外,其实中容量的效率而言,圆形是最大的,就是材料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圆形的容量最大。反过来也就是容量相同圆形构造形成的物体最小,从生物体的角度而言,天然的就会追求效率为先,不然得多分裂很多细胞,也多耗费能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