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算是很难的题目,从常规的角度而言好像没有准确答案。因为通常认为所有的鸡都是由蛋孵化的,而蛋是由鸡下出来了。二者互为因果关系,从产生的时间顺序而言,好像谁先出现都是无法理解的。记得在高中一个元旦晚会上,被当时作为主持人的圈圈问过这个问题,主要是想难为下大家以取得娱乐性的效果。我回答大概就是在很久以前是鸡生鸡,蛋生蛋的。两种东西都没关系,突然有一天他们相遇了,彼此欣赏彼此羡慕,然后就决定自己生出来东西要和对方一样,这种思维习惯一直延续下来,就成了今天鸡生蛋和蛋生鸡的情况。
当然我是情急之下搞笑言论而已,但是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解释呢?我感觉当时我的话,或许也形成了一点思维上的突破,就是对问题带有的因果逻辑关系的否定。就是首先问题的前提就是值得推敲的,并不是所有的鸡蛋都是鸡生出来的,也并不是所有的鸡都是鸡蛋孵化出来的。因为根据从目前的科学理论,鸡是从爬行类的恐龙进化而来的,那么尽管进化的过程是相当的漫长,但是一定个分界线,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说进化的过程中应该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只已经很接近鸟类的恐龙,下了个蛋然后孵化出了一只很接近恐龙的鸟。
但是问题到这里的时候,好像能够有个解释了。其实一定是先有蛋的,因为最开始的一只鸡是从恐龙蛋里面孵化出来的。呵呵,但是好像也没有完全解释清楚,如果要是问是先有鸡蛋还是现有鸡,把蛋专门定义为鸡蛋,这可麻烦了。又回到刚才那个从恐龙到鸡的质变的瞬间去,恐龙下的那个蛋,是不是鸡蛋呢?从恐龙的角度而言,应该是恐龙蛋,但是从孵化出鸡的角度而言,它似乎又应该是鸡蛋。这就产成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定义的界限问题。
定义的界限问题其实是人为的,其实就是一个标准,和度量衡一样是人思维的产物。就像刚才那个由恐龙下的但是孵化出鸡的蛋,怎么去界定是鸡蛋还是恐龙蛋呢。人在界定鸡蛋上有无一个固定的标准呢?就是说定义一个蛋的种类的时候,到底以蛋是谁生的来界定呢,还是以这个蛋将来能够孵化出什么来界定。界定的标准不同,可能就会使上面蛋和鸡谁先出现有不同的答案。要是以下蛋者来界定,就是先有鸡,因为孵化出来鸡的蛋是恐龙下的,要是以孵化出什么就是什么蛋而言,应该是先有鸡蛋。
从这个角度就会推出另外看似错误的两个因果关系的来,一个就是可能恐龙下出了鸡蛋,另外一个就是恐龙蛋里面孵化出了鸡。初步感觉是可笑的,但是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的。产生这种看似错误的根源在哪里呢?我认为一个就是主观的定义的非客观准确性,另外就是因果关系的思维惯性。
首先,说说定义的非客观性,其实定义的目的是人认知世界,形成语言传递信息的必然要求。所以要有统一的定义,这样才能交流。比如大家都知道眼睛和鼻子的定义区别,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说看着我的眼睛,都能懂,不会错误的把鼻子当成眼睛。这个好理解,因为鼻子眼镜都是静态的,但是把定义放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就比较困难了。还举刚才那个恐龙进化到鸟的例子,其实从恐龙进化到鸟可能有上亿年的时间,而且中间变化过程是很微小的,可以推断介乎于恐龙和鸟之间的生物存续的时间一定也不短,那么怎么界定这个就是恐龙,生的蛋孵化出来就咔下子成了鸟了呢?可能有人会提起始祖鸟的定义,但是其实不过把进化的过程又进行了阶段划分而已,从恐龙到始祖鸟和从始祖鸟到真正的鸟变化还是无法具体定义的。
这样,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为了有效沟通,对事物特征进行相对统一描述的定义,其实多数都是静态的,在真正的运动变化中是无能为力的。无论怎么进行分阶段定义,永远都是割裂的,反应的变化过程都是有无数个静止过程组成。变化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但是语言定义只能分割就特征描述,不会绝对的形成完成的变化过程,“飞矢不动”描述的是相同的道理。
其次,说说因果关系的思维惯性。之所以蛋和鸡的问题难住了多数人,原因之一就是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因为从人的经验而言,不能接受凭空的没有原因的结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所以小孩总问为什么,持续问下去一定会把大人难住。因果关系的产生就是事物运动的时间性联系在主观中留有的印象。比如,水加热会沸腾,每次给水加热水都会沸腾。于是就形成了水在高温下能够沸腾的因果关系。
其实这种因果关系是在主观上形成的,在客观上无法验证的。因为加热后会沸腾,但是加热和沸腾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看不到,我能只能看到加热和沸腾两个割裂的现象。可能有人会说,怎么是割裂的呢,加热会导致水壶温度升高,水壶再热了以后水分子开始剧烈活动,剧烈活动就导致分子到处乱跑形成了气体。但是其实无论我们怎么细化,无非是将原有的割裂的现象更进一步细化,我们仍然看到的是水壶变热和水分子运动加快的割裂现象,至于中间的联系我们是看不到的。
其实从蛋和鸡的问题展开,能够涉及太多的问题,而且都是绞尽脑汁也无法有明确答案的。这根源于几个很基本的事实。首先是因果关系是无法验证的,其次就是定义界定是非客观的,最根本的,人认识世界只能是主观的,片面的。人只能通过主观去认识客观,究竟我们认知的这个世界同客观世界是否吻合或者相似,这是无法有答案的,再努力也是徒劳。好像很荒谬,我们天天看到世界,世界什么样子我们怎么会不知道呢,其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