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2008-08-15 15:06:06)
标签:

说展览

李明

个展

日记

文化

分类: 作品与描述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傍晚快乐》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作品描述:一群年轻人在废弃的大楼里相互嬉戏,或用奶油互抹身体,或亲热,或相互打闹、追逐,直至天色的帷幕降临下来。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傍晚快乐》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傍晚快乐》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以光来证明我正在消逝》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作品描述:在灯光下,把身上的皮屑撮打下来,皮屑在灯光衬映在空中飞舞。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以光来证明我正在消逝》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以光来证明我正在消逝》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雪花万岁》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作品描述:雪天,在一块大雪覆盖的菜地上,泼洒各种颜料,继续让大雪覆盖。之后在雪地里滚雪球,直至雪球推不动为止。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雪花万岁》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雪花万岁》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题目《》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作品描述:用产车为一女孩梳头。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后花园》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作品描述:在一花园小区,数个保安用儿童水枪相互对射,真实的人、真实的环境,好像发生的是不真实的事情。一个保安躺在了“小河”里,小鱼在身体上漫游……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后花园》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后花园》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打击我》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作品描述:起初是暧昧的“打击”,是情人之间的“抚爱”,之后好像是一种“伤害”。

 

三言两语说展览——李明个展《日记》

李明个展《日记》有七件独立的影像作品组成。作为1986年出生的年轻艺术家,无疑李明的作品已经带有“早熟”的迹象,虽然这个早熟依然是稚气的。李明的作品没有走国美新媒体系的一贯路线,他好像有意在用最为朴素的拍摄与制作手段实现自己的基本“念头”。李明的每件作品好像都限制在一个念头之中,即便这个念头需要扩张,这个扩张也是被限制着的。我说不出究竟喜欢他作品中的哪一件,我是整体地喜欢他作品中所传递出来的气息。这个气息在九十年代的录像艺术家那里曾经有过,但由于对技术的更新与观念的更迭,这个气息戛然而止了。李明的作品,我觉得曾经的这个气息得到了延伸与舒展。这气息究竟是什么?如果用两个字来表达,我觉得那就是“本真”。不是李明是最为年轻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才显得年轻,是今天许多艺术家失却了本真意识,我们看或者读带有“本真”意识的作品,才觉得这样的东西是如此的可爱与难得,并误以为是年轻人的作品。

但李明的作品已经带有模式化的倾向。如果这个倾向也是早熟的特徵,这倒是很要命的一个迷恋。因为李明的“念头”毕竟还是“念头”,它在生活的细节中是可以批量地扑面而来的,这很容易导致惯性制作。既要规避惯性制作,还要保持“本真意识”,李明如何是好呢?

 

李明简介:

李明生于1986年,年轻艺术家,现在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学习,主要作品形式为录像。他的作品大都和他所在的生活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关注平凡而普通的生活细节,然后重新创作,让我们对这些普通的形状和天性有了新的看点。“柳条”----杭州西湖边的柳树已经被连根拔起,游人将柳条编织成花环戴在头上。艺术家和他的朋友们就告诉那些人这些柳条上有很多的小虫,不能戴在头上。整个过程就像一部纪录片一样,记录下了不同人的各种反应,很多人很轻信,大多数人都被欺骗了,几乎没有人质疑他们所说的话。通过简单的技术设备,艺术家将石榴的颜色改变了(石榴的颜色),也许是在暗指人们很容易想当然的认为事物应该和他说知的是一样的。在某年的7月7日,李明将小蜡烛放置在一片耕地已经干枯的植物茎上。到了晚上,这里成了蜡烛的海洋,唯有蟋蟀的声音还能让我们回想起这里是什么地方。由香格纳画廊和中国美术学院共同组织的展览上,李明参展的是一个新作品,录像记录了他用擦身体不同的部位所产生的灰尘和死皮。此外,他还参加了“我们的没谱世界,杭州年轻艺术家录像展”(2007),香格纳画廊的“未来未来,年轻艺术家群展”(2007)和杭州的“走着瞧”(2007)。李明将在2008年8月携全新作品在比翼艺术中心举办首个个展。
  “给展览取名为《日记》,日记即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发生的事、感受、观察等等。是纯个人活动,可以自娱也可以思考,我的作品就像平时日记里的随兴涂抹,迅速纪录、潦草、不完整、无头绪。但都是纯粹的个人经验,这些经验来自平常的生活经历、每天观看的DVD电影、后期剪辑对细节的迷恋、想象力、即兴创造的冲动或者是单纯要恶搞一把严肃和正经。此外,其实文字和我的作品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就像你看到别人的日记也不可能就此了解了他(她),只会因此对他产生字面上的想象力开始“误会”他(她),虽然日记很个人,人在纯个人状态下便容易自恋,他(她)担心有朝日记被别人偷窥或本身他(她)就希望日记要被人偷窥,所以,情绪会被压抑,真实被包裹,伪装覆盖了纸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