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艺术家金锋
艺术家金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56
  • 关注人气:1,0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锋///证大现代艺术馆讲座

(2007-12-16 00:42:19)
标签:

知识/探索

分类: 日常陈述

金锋///证大现代艺术馆讲座

 

金锋///证大现代艺术馆讲座

在问题中面对问题

2007年12月15日

(文字整理///小余)

 

    各位朋友,下午好!

    非常感谢证大教育部提供给我这样的机会,能与在座的朋友,聊一聊我自己的工作近况。这一两年来,我在作品的思考上有了一些变化,许多人都非常关心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我是怎样想的。其实,经常上我博客的朋友,这个问题是不会有的。因为,我的几乎整个想法,在博客上都有呈现。我不是有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框架、一个不变框架之后,就按计划行事的。我的思考是慢慢地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开始有了一点比较明确的意识。所以,我的工作也是非常时间性的。我们也知道,在今天这样快速变化与发展的环境中,我们如果有了一个不变的框架,是在不变的理论中行事的,这样的工作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当代艺术,在我看来,是一种与时代的大机器同时在搅拌的艺术。假如,我们对时代的气息都不敏感,我们自己都没有什么态度,那么我们放进艺术里的东西,是不是要打上几个问号呢???当然,我之前许多年的艺术思考,也就是这样的。不关心社会,或者远离社会,这当然也不会有人来责怪你,这都是自己的事情。而且,这样的态度,对于中国文人来说,也并不陌生。中国的士大夫,一遇到理想与现实的障碍,是很会弃官逃遁的。这样的传统,我觉得也是带到今天的。当然,今天的形式不是逃遁,是文人的清高与情怀。所谓“远距离看社会”、‘“模糊美学”的出处就是从这里来的。我曾经有许多年就沉浸在这样的情结之中,而且乐不可支。当然,我没有古代文人的那种超然与脱俗,但什么叫做闲情逸致,我还是用心体会过的。我觉得,“远距离看社会”,作为一种文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无可厚非。文人依然可以用毛笔与宣纸呵护这样的情结。但这不是当代艺术。我到今天为止,依然觉得当代艺术首先是跟问题打交道的,这问题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讨论。而其他的一切都是其次的事情。比如形式、思维方式,比如艺术中的实验等等。应该说,我01、02年就意识到这问题的重要性了,也做了一些自我较劲的工作。当时的想法都收录在我的《日常陈述》一书之中。我当时就在文章中说了,点子是重要的,但断然不到点子艺术为止。点子是一个有待继续加工的半成品。点子应该附着在一定的思想之上。但我当时做的只是文本工作,而且这是个非常个人化的文本。

    我觉得我真正的变化是来了上海之后,说句心里话,我要感谢上海,要感谢上海的这个城市的快节奏环境。03年底,我来上海,到现在整整四年了。算又是一个本科的时间。这四年,我真的收获很大。这个快节奏的城市,让我无法偷闲。我跟着这个城市的节律在心跳。

    我觉得,来上海之前是思考。来上海之后是反思。可能现在是反思与思考搅成一体了。如果要问我,我反思了什么呢?我从自己的情况来看,我在找我作品难以推进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在05年的6月,我有机会在德国的芮内生活一个星期。这是一个非常小的城市,人烟稀少,非常的静谧,是一个离荷兰靠的很近的非常悠闲的城市。因为当时展览没有太多要做的事情,就放我拍摄的一个剧情短片。这样,我几乎就整天在宾馆里想我要想的问题。我当时抓到了一点问题的要害之处。(顺便说一句,这里我所说的都是针对于我个人的,与其他艺术家没有关系。)我觉得我的创作方式本来就不是我自己的,我一直是用别人帮我设计好的工作系统在工作,自己还想当然地把这样的工作叫做思考。我觉得我自己的呼吸不畅通的原因就在这里。我们需要观念,从来不拷问一下这观念的究竟是用来干吗的。我们一直在拿来主义的现状中做着别人来打分的事情,我们所用的思想,是别人已经解决了问题之后所建立的思想系统中的思想。我们的作品老在撞车,是因为我们都在用同一个西方艺术史的系统。我当时想到这些是有点兴奋的,但我同时也是冷静的。因为,接下来我该怎么做。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是很眼前的。我在想,用怎样的办法来规避艺术史方法论对我的牵制呢?当代艺术的形式,是全球性的,别人在用,我们也在用。那么,切入点在哪里呢?我是带在这个问题回到国内的。

    当时沈其斌馆长刚来证大,有一个黄埔秉惠策划的展览,叫《亚洲交通》,沈馆长希望我参加这个展览。我把这个展览当成是我力求转型的机会,是一次不给自己退路的撞南墙的博弈。我为自己出了一个难题,其实是一个在野心上的诉求。我当时想,中国的当代艺术如此狂欢,这么多的展览,但几乎没有一件作品是从展厅现场跑到社会现场去的。作品如何能走出展厅,进入真正的社会现场,这不是我们一直在说的当代艺术本土化的问题吗?我们说当代艺术已经本土化了,这其实是我们圈里面说着取乐的,是假想的,一如自慰后的自言自语。社会根本不知道你们当代艺术在做什么。圈内的狂欢其实与社会无关。作品要进入社会,首要的条件是社会要有这样的语境在接纳你的作品。这样我的思路就有点打通了。原来我们的作品进入不了社会,是艺术家压根儿没有关注这个事儿。即便媒体在帮展览说话,老百姓是不会在意的。展览还是展览,社会还是社会。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05年6月,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条消息,是说“江西岳飞母亲墓前重塑秦桧等五人的跪像,引起社会反响”。什么叫社会反响?这不就是社会语境吗?没有答案的讨论,才是让人去思考的。我的《秦桧夫妇站像》就是在这个背景中出来的。之后的事情,大家可能就比较了解了。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能说,这件作品实现了我的初始设想,也就是我那个在野心上的诉求。作品从展厅现场成功而有效地进入了社会现场。

    有了这个起点,我的思考就开始有方向了。首先,我觉得在全球化的问题上,我的作品就做很中国的东西。因为,中国的现状,就是全球化运作挤压出来的结果。中国本来就离不开全球化,谈中国,就是在谈全球。我们没有必要把后殖民的理论搞精通了,再来本本化地做插图化的作品。这样的东西没有生命力。其次,我开始建立自己的思想平台。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我为自己的工作定了三句话,这三句话,我周围的许多朋友都能背出来了。有时这样的背是为了嘲笑我。因为我说的实在太多了。但今天还要说。这三句话是:1、主题不原创;2、选择是态度;3、重在转换。

    从05年底到现在,我差不多做了十几件作品。有些是在展览中做的,有些是通过网络发布的,有些是没有拿出来的,有些是由于具体的原因,做了不便说。每件作品都有这作品具体的针对性,都有关于这个作品具体记忆与故事。下面,大家就一起看看我的作品,之后,有问题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即便讨论搞成批斗会,我也是会感谢大家的。就这样。

 

    讲座选用作品图片:

金锋///证大现代艺术馆讲座

    1、《跪了492年,我们想站起来喘口气了》//《秦桧夫妇站像》

 

金锋///证大现代艺术馆讲座

    2、《无字访》

 

金锋///证大现代艺术馆讲座

    3、《孔子哭了》

 

 金锋///证大现代艺术馆讲座

    4、《一个流产的方案——我叫孙继祥》

 

金锋///证大现代艺术馆讲座

    5、《马中欣行走的脚底是我的》

 

金锋///证大现代艺术馆讲座

    6、《你的灵魂是我的》

 

金锋///证大现代艺术馆讲座

    7、《骂艺术》

 

金锋///证大现代艺术馆讲座

    8、《仿真警察》

 

金锋///证大现代艺术馆讲座

    9、《为老太王小六存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