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艺术家金锋
艺术家金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56
  • 关注人气:1,0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架上思维方式之外——回答清茶的问题

(2007-08-21 00:31:28)
标签:

知识/探索

分类: 日常陈述
 

    在架上思维方式之外——回答清茶的问题

 

    “甚至于有时我有意在回避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方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能具体说一说吗?谢!

 

    我这样说其实是有所指的。在我看来,一个人独立完成作品的方式大都是非常“架上思维”的。我说这话或许要得罪许多人,但我更多也是自己从感受中得到的一些体悟,这里不妨跟你做一交流。

    所谓“架上思维”,是一种创作方式,它的程序是这样的:立意(念头)→确定形式→进入制作→完成作品(同时为作品寻找理由)→参加展览(或进入市场)。这个过程一般来说只有最后这一步是需要跟别人打交道的,前期的一切事务都只要自己单向独立劳作就可以完成了(包括所谓的“采风”也在此列)。我之所以要说出这个事实,是因为,当代艺术中除了架上的其他形式,实际上我们所采用的工作流向依然还是架上的模式。当然,我不是绝对地这样肯定,但大部分的情况基本是这样的。

    在中国,东西方的创作经验经过学院教育,它可以传承给我们的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创作模式。个人化的结果最终只能走向境界说,走向所谓的文人心态。而这方面的历练,其实不只是艺术惟一的专利,生活本身也可以视为路径的。从修炼来说是可以殊途同归的。而我觉得当代艺术,它在今天暗示着更加开放的实践契机,我们的出发点稍做调整,创作的思维或许也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与独立完成作品的“架上思维”方式相对应的,是“群体合作”的方式(还找不到太合适的词)。这个群体不一定是艺术领域的。如果我们作品针对的问题,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够得上的话,我们自然就会走出去,寻找那些能够在一起解决问题的人。而这样的操作,“架上思维”就很难帮得上忙了。因为,许多事情是很不“艺术”的。比如,一些作品需要政府部分来介入与协调;一些作品需要律师的咨询与在场;一些作品需要其他领域的朋友形成团队或工作小组;一些作品在现有的体制中或许无法实施,需要作品与体制通过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对话……相仿的原由还能举出许多。而所有这些,我们的“架上经验”都是难以僭越的。但当作品从麻烦中走出了艺术,一些工作看似与艺术无关,而这些工作的结果回归到作品中来的时候,我们获得的是一种新的创作经验,我们在传统或是泊来的思维中开始了其他的思考。我觉得这样的思考并不排斥境界说或是文人心态的,但无疑这个“集合”比单一的境界说或是文人心态要来得大。

    当然,今天的艺术割据,“架上思维”还是占统领地位的,但这是市场与泊来意识的引力,这样的思维方式,其本身已经没有太多的活力可言。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交流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