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日常陈述 |
有人说在我的作品里面,不容易看出我自己的态度与立场。我觉得我首先要把这句话听进来。“不容易看出我自己的态度与立场”,这句话带有以下的信息:
[1]我是有立场的,但作品的其他信息覆盖了我可能应该传递的立场;
[2]我是没有立场的,作品的信息本身就是我该传递的信息,或者说对信息的选择就表明了我的立场;
[3]我需要传递的是艺术的立场,还是作为艺术家责任感的立场,艺术的立场与作为艺术家责任感的立场本身是否是同一种立场,我在作品之前是否梳理了类似的关系;
[4]作品中作为我的态度与立场通常是怎样传递出来的。
如何我按照这样的分析来理解别人对我作品的质疑,我觉得这样的质疑是很有价值的。去年,我曾经为我提出的“选择在今天变成了艺术”而有所乐观。其实现在看来,作品内部所遭遇的麻烦远远不容乐观。作品中那种可以被掂量的、真正可以被挑剔成作品的部分,它是应该不被其他的一切信息所能覆盖的,同样也不被一切的形式所左右。这种不被覆盖的东西,可以叫做立场,可以理解为艺术家的气质与偏好,但这本身是否也是一个变数呢?不管这是不是变数,我觉得有一点是可以把握的,这就是,所谓立场、气质、偏好,都可以理解为艺术家面对或处理“棘手问题”的态度。这个态度是应该贯穿在艺术家的所有作品之中的。我觉得这个态度在我的作品中是有的,但我又必须承认,如何有意识地在作品中体现这个态度,有时是暧昧的。我有时觉得这样的态度更需要体现在个人的修养与修慧上,它是一种内心的体悟与体认。作品与内心是一体的,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我为什么要人为地把它们割裂开来呢?我对作品社会信息效应的在意是否要淡化与削弱呢?如何合理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在眼前是重要的。我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体现在下一件作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