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山的录像作品《笑里藏刀》

(2006-09-11 16:21:26)
分类: 日常陈述

海山的录像作品《笑里藏刀》

谭海山作品《笑里藏刀》

海山的录像作品《笑里藏刀》

 

海山的录像作品《笑里藏刀》

 

在别人看来,海山在景秋养得好像有些超凡脱俗,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的。他在院子里种菜,其实是懒得去超市买。为了不买菜,就把别人买来的菜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上。这不叫养心,是庸碌之气。这是笑话,一半属实,一半是我编的。

海山在电话里告诉我,为了做一个小作品,感冒了。我与小董去了景秋,看了他,也看了他新做的作品。我与海山相处多年,他的内心我应该是非常了解的。这件新做的作品是为了北京《三十六计》而做的,其计为“笑里藏刀”。这是他自己给自己的一次命题创作。作品是以外滩为背景,拍摄海山的笑。海山身体力行地笑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一直笑到背景建筑物的灯都亮起来为止。我大致地看了这个作品的素材,并没有当面与海山谈及这个作品。

我知道海山为做新作品,已经“憋”了很长时间的气了。这里的“憋”自然是思考的意思。表面上,我觉得海山的作品在逻辑上是完整的:长时间的笑,在我看来笑得是那样的艰难;从傍晚笑到天黑,笑到浦东的经典建筑的灯全都亮了起来。但我实在看不出这样的思路与“笑里藏刀”究竟有什么关系。当然,我们可以假设“把灯都笑亮了”,是笑的一种结果。但这样的理解未免单一了,也许根本就空费了海山的本意。我自己也觉得这个猜测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我只能说,这个作品是很海山化的:憨实、质朴、身体力行。

就海山以前的东西来说,这个作品还是延续了他一贯的思路。这个思路是叠加式的。就是说,只要逻辑上需要,作品就加上所需要的东西或是元素。外滩的背景明显就是叠加上去的,既然有了这个背景,从笑直至灯亮,这个线性的逻辑好像就比较容易说通自己。但我始终在想,如果没有这样的背景,作品的效果是否会好一些呢?因为这种类型的作品,背景的置换,其含义也就彻底不一样了,自然笑的结果或是效果也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此,我就要反问,为什么就是偏偏选择了外滩呢?如果就建筑来说,如果就是拍摄建筑的灯亮了起来,我还不能不说沃霍尔的帝国要单纯而明确的多了。外界的眼光我觉得很容易会把海山的作品与沃霍尔的东西联系起来解读的。如果真是这样,这个“撞车”就徒费了海山可能有的其他的意图了。反观别人的想法,有时很容易及时修正自己的判断。否则自己的意图再怎样藏匿在作品之中,这个藏匿本身就很被动了。

看了海山的作品,我先随便说上几句。可能以后会与海山继续讨论他的这件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