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两个金锋,我教你们如何区别

(2006-08-05 00:13:58)
分类: 人物印象

有两个金锋,我教你们如何区别

 

有两个金锋,我教你们如何区别

 

《如梦令五》截图

 

这个比我小的金锋其实很多年前就认识了,当时我只记住了他比较厚实的声音而没有其他。有两个金锋都是搞艺术的,特别是我到了上海之后,这于我内心有一种要去区分的欲望,但我清楚,这不能太有意。于是,我很主动有了一个要与金锋一起做展览的想法,为此我也与金锋说了。这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了。我初步对金锋有所了解还是去年我在艺术家园的时候,记得也是为了我与他要做两个金锋的展览在一起见的面。我当时一心在做短片,我请他看了我的几个短片作品,我知道他对片子有情有独钟的见地。他认真看了,但并不即刻评论。他是在找合适的时机谈他的看法,这点我当时就清楚。我觉得需要一个便于谈话的氛围,而这个氛围的营造是我的事情。之后很快我们在一起摆上了酒菜,其实小金锋是不胜酒力的,但我却需要酒的介入来直接跟他交流。小金锋当时谈的话我至今还非常清晰。他说:什么叫做“长镜头”,为什么一个镜头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才完成,这里边自然有它的道理。他这话对我刺激不小。我接着在福建漳州拍摄的短片就都是长镜头。我在长镜头中看到了一个整体的消长与消落——拍摄的耐力与观看的耐力。《如梦令五》就是这样完成的。但我真正与金锋的走近却是后来日常的交流与接触。

这个1967年出身的金锋,与我有诸多的相仿,如都酷爱过平面,都做过教师,都压抑着一种无语的野心等等。但更多是不同的,如对迷恋的割爱,对诗意的浸淫,对观念的固执等等。小金锋的敏锐是我周围许多朋友中少有的突出,他的尖锐是给朋友的,甚至是给他亲人的。他的尖锐依附着他自身的逻辑,我们连同他自己都轻易跳不出这个逻辑的屏障。但我又发现,小金锋的这个逻辑只是用来交流或对他人作品进行评说的,他利剑的方向是外向的。在这一点上还不能点穿,因为这正是他自己试图要去僭越的坎儿。一个人太清楚环境,太清楚别人,同时也太清楚自己的时候,其实事情是不太好办的。在我看来,小金锋的思想正在这个不太好办的自设的语境之中。

小金锋的心态的传统的,这是我用我的心态去猜测他。为什么说是传统?因为于他的内心许多东西是能够存放的,这种存放不一定出于自愿,或许更多是出于反感的东西也许他也暂时存放着,因为他给自己的交代或“形而上”的说法需要这个来自于外来的压迫。眼前我们还不能被他的作品所断言,他自己是这个断言的否定者。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个与我同样名字的朋友的文字,可能我有着与他见面之后还有要说的话需要继续说,之外我找不到其他的理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