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慢两拍并不一定就是坏事

(2006-07-19 10:48:01)
分类: 日常陈述

 

回过头来看,在许多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事实,我确实是一个慢两拍的人。比如,上大学晚了很多年,是到了高考年龄的最后一年才考取的;毕业后,别人在玩观念的时候,我还在悉心于综合材料;别人在国际化的时候,我还在热中于地方主义……我也在想,我就不能绕着弯子或跳着走路吗?好像还真的不行。这或许与我的个性有关。我觉得我个性中有一种撞南墙的脾性,它好像必须要走到那个极限,才能真正悟到那个极限上的东西。我有时会把撞南墙看成是自我批判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自斗”,一种内耗。所以我觉得回过头来看我的发展,阶段性的痕迹是十分明晰的。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的禅机好像对我不怎么起作用,以至于我对别人常说的顿悟很是倾慕。但当代的顿悟究竟是什么,我同样也没有看到很可信的材料或案例。我只是清楚自己可能走的就是一条慢两拍的路径,这还不能过于偷懒,否则连这条路径也一样会迷失。

但我又是很幸运的,正因为慢两拍,过程中的许多事情与环节还多少是弄明白了一些的,并且知道有些环节还真的是跳不过去的。这就像建筑中的结构一样,有些暴露在外面,有些真正在起作用的,倒是藏匿在内部的,轻易发现不了。思想往往就是这样的东西。我们其实是一直在用外来的思想与前人的体系在工作,在思考,当然我们也在强调我们人的此在性,轻易不会承认我们就是在复制与拷贝。现在想来,我其实是花了许多的时间,就是在做这种复制与拷贝的事情。主观上是想换个方式玩,其实还是跳不出别人的那个观念系统。体会最深的就是《形象消失》系列。这组作品做了许多年,关于消失的思想反倒愈发地含糊与蒙胧了起来。这组作品一共六件,做了四年的时间。只有自己知道每推进一件,这中间的无奈在何处。原因是这中间其实是没有多少路可以继续去走的,即便样式上的变化与精微处的含蓄,它对于自我思想的打造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现在我很理解许多做专业摄影作品的朋友,我知道他们每推进一件作品的苦楚,这个空间要开发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最终还是在为样式与技术上的微妙变化而“较真”,但是他们努力的目的在别处,这个别处是市场。所以对他们来说,这个苦楚也就不需要讨论了。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就艺术的思考与推进,快慢最好不要太人为。思考是综合发展的,里面的逼迫、追究、拷问常常不是惯有的感性的力量可以提携的,思想需要的是文火,文火就是需要时间来考究的。感性的东西不是不要,主要是看能否放在这个文火中来加以提炼。感性有时候也确实可以直接用的,并不需要文火的历练,这就是在打擦边球的时候。但我要问的是,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擦边球来给我们打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