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想象力哪里去了?

(2010-07-12 21:00:48)
标签:

高考

作文

想象力

文化

杂谈

  孩子的想象力哪里去了?

         

                    孩子的想象力哪里去了?

                             ——读书札记(一)

   (序:闲暇时清理资料,捡起一本笔记。这是我几年前在看书读报时随手记下的东西。翻了翻,内容很杂乱,有的是原文,有的是梗概,也随意写些感想。虽然时过境迁,读起来仍感到挺有意思。遂萌生了个想法,将其中一部分整理一下,送与博友分享,也许在某些方面对朋友们有所启示。)

 

    记得在1998年高考判卷后,有过这样的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邱柄隆在阅读那年的高考小作文时,发现很多考生想象力匮乏,补写的话都是那么几句,雷同而乏味,因而有些感慨,他不由得发问:“孩子的想象力哪里去了?”

                                                                  孩子的想象力哪里去了?

 

    作文题目是《妈妈只洗了一只鞋》,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显然,这篇小作文为考查学生想象能力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对情节内容作创造性的发挥。然而从大体情况看,尽管考生大都完成了补写,但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由此表现出来的思维趋同,想象力贫乏的问题确实令人深思。

    先看正文,“小乐回家看见妈妈把自己的一只鞋洗干净了,然后是两百多个空格,结尾是——小乐穿着一双干净的鞋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

    大多数考生,都是按照常规在进行思维——“小乐想,这是妈妈在考验自己,于是他自己把另一只写洗干净了,因为他很少自己洗东西,所以洗得满头大汗,妈妈看见后,高兴地咧嘴笑了。”不同的写法有——“妈妈是医生,洗了一半被喊去开刀去了,小乐就自己洗完了另一只鞋。”——“小乐问妈妈,怎么只洗了一只?妈妈说,你每次做作业不也是做一半就玩去了吗?小乐明白这是妈妈在教育自己,做什么事都要一气呵成。”

    孩子的想象力到哪里去了?被应试教育压抑住了。万人一致的答案,应该说是可怕的。社会的进步是需要想象力的。没有想象力,就不会有飞机、轮船、不会有牛顿定律、相对论。因此发达国家十分注重想象力的培养。

                                      孩子的想象力哪里去了?

    美国有这么一篇小学生作文:“有几个小男孩,到郊外去玩。在芦苇丛中发现一只蛋,有的说是蛇蛋,有的说是鸟蛋,争论没有结果。他们决定把蛋拿回去放到烘箱中去孵......蛋壳快破了,大家紧张地盯着看,哈,蛋里孵出的是里根总统!                                                                        
    这篇作文被举荐到全国性的报上登载,受到广泛的推崇。

 

孩子的想象力哪里去了?

 

    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多么随意大胆的联想!我们的孩子能做到吗?真希望教授的发问能够引起学校、老师、家长的关注,注重对孩子们想象力的培养。

    又一个10年过去了,孩子们有了什么变化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