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街路名趣谈
——谁不说俺家乡好(三)
我的家乡沈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史已逾2300余年,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沈阳城市很美,四季分明,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今天,咱不说“一宫”“两陵”、怪坡、陨石山,也不说世博园、张氏帅府、九一八纪念馆,单说说沈阳的街道和沈阳街道里的趣闻。
一座城市的路名,是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内涵的折射。沈阳市的街路名称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了解和掌握这一规律,就能很快确定所找街路的区位。
要说沈阳的街道,还是很有特点的,一是宽阔,主干道基本上是双向八车道、十车道。二是绿化好,虽不如南方城市那样四季葱翠、繁花似锦,也是绿荫环抱、郁郁葱葱。三是路灯造型各异。一路一灯,璀璨夺目。但特别让人感兴趣的还是它的名称。
一般来说,城市里的街道,南北为街,东西为路。但具体的街路名称,各个城市则各不相同。据有关资料显示,沈阳市共有2541条街路巷,其中街路1010条,巷1531条。南北走向的称为街、东西走向的称为路。不足500米长、8米宽的街路,不论走向如何,一律称为巷。巷从属于街或路,有数字巷(625条)和文字巷(906条)两种。如和平区、铁西区,大都是数字巷;沈河区文字巷较多,如:庄王府巷是从属于朝阳街的,只要找到朝阳街,就容易找到庄王府巷了。
皇姑区因皇姑屯而得名。这个区的街路多以山脉和江河命名。与南北走向为街,东西走向为路相对应,名山命路名,大川命街名。大川包括江、河、水三种。如:泰山路、天山路、六盘山路、太行山路等等。街名有黑龙江街、白龙江街、长江街、乌江街、大渡河街、淮河街、黄河北大街、黄河南大街、泾河街、渭河街、赤水街、锦水街等等。其他如北陵大街,因直通清世祖皇太极的陵寝-昭陵(俗称北陵)而得名;塔湾街,因连着始建于辽代的无垢净光舍利佛塔,塔前恰有新开河曲折蜿蜒的水湾,故此得名。这两条街名因以历史名胜命名,才跳出山脉江河之列。此外,还有小范围的区域特点。如用“水”字命名的街路大都分布在皇姑区西部的明廉地区。(用山河命名的街路还有与皇姑区接壤的于洪区域北部,但于洪区所用的山名,其特点一是带有颜色:二是有金属名,用以区别于皇姑区。如:于洪区的鸭绿江街、赤山路、黄山路、青山路、蓝山路、紫山路、白山路、黑山路、金山路、银山路、铜山路、铁山路、锡山路等。)
沈河区是沈阳古城的所在。沈河区的街路以古城为依托,大多命以突出古城特色的名称。沈阳路位于故宫大清门前,穿过原东华门和西华门并连着大东门和大西门,是古已有之的东西交通要道,可以说是古沈阳的象征,名为沈阳路是十分贴切的。小西路源小西门,大西路源大西门,小南街源于小南门,大南街源于大南门,这四条街亦是古沈阳八门八关的二分之一。而东顺城街、西顺城街,北顺城路、南顺城路都是靠古城墙外修筑的,很有古城特点。其他如小什字街、大什字街、小南什字路、大南什字路等,都是古地名的沿用。有的古迹如风雨坛、天后宫、魁星楼虽然已经荡然无存,但用这些古迹的旧址命名街路,不仅可以展示沈阳的古韵风情,追根溯源,还可以激发人们的怀古之情。
和平区位于市中心,是在原"满铁附属地"和商埠地的基础上建立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基于反对侵略,消灭战争,争取和平的意愿,取名为和平。这个区的街路多摒弃了原有的地名,改以政治色彩较浓的名称,这便构成了和平区现行街路系统化的特色。如中华路、中山路、胜利大街、和平大街等。此外,用我国知名度较高的城市命名街路是和平区的另一特色,全区有112条街路是用城市名称命名的。如太原街、南京街、桂林街、北京街、台北路、高雄路、基隆路等。用同一个省的城市名称命名的街路均在相邻的几条街路上,例如:抚顺路、阜新一街、阜新二街、丹东路、盘锦路、营口东路、营口西路、本溪一街、本溪二街等等,这些街路都集中分布在北市地区。西塔街一带是沈阳市朝鲜族聚集的地区,与西塔街相邻的几条街路分别命名为图们路、延边街、延吉街等。
铁西区位于哈大铁路以西而得名,它的单元性也更强些。铁西是闻名遐迩的机械工业密集区,其街路名称也保持了沈阳工业区的鲜明特性,突出了“工”字和“业”字,如兴工街、保工街、卫工街、启工街、肇工街、重工街,建业路、立业路、功业路、勋业路等。另外铁西区有部分街路的名字是路前边加方位词和序数。如:北一东路、北一西路、北二东路、北四中路、南七东路、南十中路等。
铁西区南部的滑翔居民区内的街路名称,大都采用与航飞有关的名称。如:飞翔路、滑翔路、凌空一街、腾飞一街等。
大东区由于紧邻沈河区,街路多是用古迹和历史名所命名。如万寿寺街、大北街、大北关街、天后宫路、先农坛路、药王庙路、教场路、八王寺街、莲花街、魁星楼路、堂子街、南关路等等
于洪区的街路主要与皇姑区接壤,区域内一些街路与皇姑区一脉相承,区划上几经更迭,因此,有些街路沿用了山脉与江河。如赤山路、松山西路、长江北街、怒江北街等。除此之外,于洪区的路又多以“海”,街多以“湖”冠名,体现了自身的特色。如渤海路、黄海路、青海路、洱海路,洪湖街、太湖街、洞庭湖街等。
张士经济开发区的街路,也是用湖海命名的,但与于洪区街路名称有区别,开发区街名拟用的湖都是风景名胜的人工湖。如:大明湖街,昆明湖街,燕赛湖街,松花湖街;所用的“海”并不是实际上存在的海,而是带“海”字的词,如:花海路、云海路、林海路、星海路、沧海路。
苏家屯区位于沈阳的南郊,共有街路90条,街路名自成单元。苏家屯区的街名多见于名花。如百合街、桂花街、牡丹街、秋菊街、玫瑰街、雪莲街等。而路名又多见于树木。如白杨路、京桃路、山榆路、翠柏路、雪松路等。行进于苏家屯区的一条条街路,跃入眼帘的一个个路牌,就可以令人感受到仿佛置身于百花园中,激起几多遐想。
东陵区的街路,除一部分用古迹命名外,还有一部分是用街路附近的原聚落名称命名的。如:高官台街、马官桥街、新立堡街、栓树屯街等等。
浑南新区由于过去行政区划隶属东陵区,因此,以地名命街路的风格屡见不鲜。然而,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浑南新区现有的144条街与路中,东部有10条街以“文”字开头。如文武街、文汇街、文才街、文豪街、文华街等;中部有6条街以“天”字开头。如天赐街、天一街、天成街、天威街等;西部有6条路以“波”字居中。如明波路、临波路、卧波路、沿波路、观波路等;已初具自己的风格。
沈北新区(新城子区)位于沈阳的北郊,远离市区,然而,在街路酿名的设计上,同样保持了与沈阳地名大系统的相互融通,以及自身的系统性。贵州路、杭州路、福州路、温州路、郑州路等,使人一目了然便可领悟到沈北新区的路,是以带“州”字的省、市用以冠名;而街则用天空的星座加以命名。如用北斗星座命名了北斗街,用金牛星座命名了金牛街,用天王星座、海王星座、天龙星座命名了天王街、海王街、天龙街等。
另外,沈阳有一些用“经”、“纬”字序数命名的街路集中分布在和平区与沈河区交接地带。南北走向的街用“经”字加序数为名。如:北三经街、北四经街、七经街、八经街,东西走向的路用“纬”字加序数命名,如:如十五纬路、十三纬路等。
称作马路的名称在和平区,如北一马路、北二马路、南一马路、南二马路。只有一条不在和平区,就是位于大东区的东北大马路。
路字前边加方位词和序数的街路,全在铁西区。如:北一东路、北一西路、北二东路、北四中路、南七东路、南十中路等。
沈阳“经”、“纬”故事多
我们不能把经纬路的发展一一道来,但却能从其中几条路的发展来感受它们所经历的时代变迁。
国际大马路(今和平大街),把商埠地与“满铁附属地”隔开。初建时,路中间有一排界桩,马路西面是由日本“管辖”的区域,而东面则是“奉天商埠地”,它有一种“国界”的性质,成为一条名符其实的国际大马路,它的一段曾经叫过“九经路”。
三经街现在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街道,上世纪90年代三经街道路还未拓宽改造之前,那里曾经是桃花盛开的地方,每年满街的京桃在春风吹拂下绽放,成为沈城一景。
十一纬路,它是沈阳最早的两条沥青马路之一,始建于1911年,自大西边门至马路湾,当时用资117,997元银元,长 3600米,宽13.7米,当时为了保护路面及交通的畅通,商埠局规定禁止兽力车辆行驶沥青路面。看来经纬路在修建之初就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说明它当时的作用非常之大。不仅如此,也为现今沈阳市内交通提供了最早的东西要道。
有的经纬路现在已经从沈阳人的身边消失了。比如说,原二十纬路和二十一纬路,在南京街1979年和1983年两次扩建中被扩入其中,使南京街成为沈阳市南北向的重要干道之一。
尽管有许多像九纬路这样小的经纬路不为人所知,但还是有许多经纬路为人们所熟悉,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许多以经纬路命名的建筑、站牌等,比如说二经一小学、二经二小学、二经三小学等等都让人们记住了经纬路。经纬路不管将来改成什么名字,它都是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产生于20世纪沈阳这座城市,21世纪仍然存在于沈阳人们的生活中。
话说奉天开埠建路
20世纪初的沈阳还很荒凉,没有什么大马路。商埠地出现以后,它为了发展必须修建道路。于是,在商埠地划定不久,奉天开埠总局(为开埠新设的管理机构)就开始修建道路。那么这些街道如何来命名呢?相对于商埠地和“附属地”来说的旧市区——边城以内,其街道命名也多体现历史传统或相沿成习。例如:四平街(今中街)、东华门大街、西华门大街等等。而商埠地的道路并没有采用传统的以地名命名的方式,而是把东西向的街道都称为XX纬路,南北的街道称为XX经路,商埠地的街道名称上有些欧化色彩,经纬路就这样产生了
沈阳最早的商业街——中街
中街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传奇。全长1500米的沈阳中街是沈阳最早的商业街,也是中国第一条步行街。是沈阳历史悠久、交易繁华的商业区,已成为城市繁荣发展的见证。明末,辽东开原、广宁、抚顺的马市贸易繁荣,使位于三大马市中心沈阳的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1625年,“
大金”迁都沈阳,将明朝所筑砖城进行改建扩建,按照中国历史上流传的“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即王宫之左是祖庙,王宫之右是社稷坛,王宫正面朝南,王宫后设市场)之说,将原来的“十”字型两条街改筑为“井”字型4条街:即今日的沈阳路、中街路、朝阳街、正阳街。当时,中街路称四平街,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各一座。从1636年清太宗定都盛京起开始计算,中街的历史距今已有370多年。


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太原街
公元1898年,沈阳火车站前沦为沙俄的租界区,“西四条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道便成为了如今闻名东北的太原街的前身。1919年,日本侵略者强制将满洲铁路附属地所有的街道都改用日本名称,“西四条街”也屈辱地被贯名为“春日町”。解放后这条历经沧桑的百年老街才被正式称为“太原街”。
1968年-1981年,“文革期间”被更名为“反修大街”。1981年5月,“太原街”正式恢复定名为“太原街”。
如今的太原街全长3950米,其中,北起中山路、南至市文化宫的近千米长地段,已经成为沈阳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从19世纪初,仅有的10几家油盐杂货店铺,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太原街已经拥有了数百家临街店面、十几座现代化大型商场、数个国内闻名的大型专业市场和一条繁华似锦的商业步行街。这里的日客流量达到百万,日交易额过亿,成为了沈阳名副其实的商业繁华一条街。


金廊即“中央都市走廊”,是沈阳城市发展战略中的核心概念。其建设目标是:通过逐步的开发和改造,使其成为建筑标志化、环境生态化、道路景观化的现代服务业产业聚集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展示区,东北中心城市的核心控制区;成为沈阳充满活力的生命中轴和创造新世纪辉煌的黄金走廊。
规划范围:北至北陵公园,南至浑河北岸,东至黑龙江街-敬宾街-奉天街-杏林街-五爱街,西至黄河大街-二经街-三好街。金廊以北陵大街-北京街-青年大街为轴线,全长12公里,平均宽度1—2公里,总面积17.7平方公里。
功能区分
——三大中心
1、辽宁省行政文化中心
定位:行政服务与管理、办公、生态公园
核心面积:1
02.67公顷
2、城市政治经济中心
定位:金融贸易办公、娱乐休闲、铁路交通
核心面积:1
70.97公顷
3、国际金融文化产业中心
定位:金融贸易、办公、文化科技娱乐
核心面积:337.1
0公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