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辞店》《小辞店》《小辞店》

(1971-01-03 16:07:12)
标签:

文化

闫立秀

地震

农民作家

安徽

长丰

                      

 

                                        《小辞店》

2009-06-30 18:11:19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48aa555a0100dx8w [查看原文]

   《小辞店》《小辞店》《小辞店》

韩军和韩再芬表演的黄梅戏《小辞店》剧照

《小辞店》《小辞店》《小辞店》

湖北淅水蔡鸣风墓地

《小辞店》《小辞店》《小辞店》

蔡氏后人蔡老七指认蔡氏家谱

《小辞店》《小辞店》《小辞店》

当地干部围绕蔡鸣风墓地议论旅游开发

   在从淮南去望江的沿线公路上,车一过合肥,依次进入了我的家乡范围。首先就是三河古镇,从这里如果我们下高速,只要5分钟,就来到了有几千年历史的古镇三河,而从三河再前行30公里,就来到了舒城县城。古人说,近乡情却,作为离家很久的游子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只可惜时间匆忙,领导没有安排进三河顺便游览,对于这个极好的机会错失,实在是遗憾,特别是绝大多数的同志都是对三河久慕其名而没有机会实际游览。对于我来说,这个古镇我已经浏览了多次,只是失去了作为故乡人给难得一来的同事介绍三河的机会,也是和大家一样是抱憾而去。

    在三河古镇,自然古店林立,古风悠悠。可是,我认为最有传奇色彩的,是小辞店的故事了。《小辞店》又名《卖饭女》,为全本《菜刀记》中的一折,是庐剧表演艺术家丁玉兰的代表剧目。后来改编为黄梅戏,与《天仙配》、《女驸马》等剧齐名,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成名剧,严凤英艺名即取自剧中女主人公柳凤英。

 《小辞店》流传至今,影响甚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一是说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二是既有对包办婚姻的控诉,也有同情"婚外恋"的成分,题材闯禁区;三是在于剧情的复杂多变,生动感人;四是该剧的唱腔跌宕起伏,承转有序。《小辞店》一剧命运多舛,无论是黄梅戏还是庐剧,历史上曾数度禁演,男女主人公所在地安徽三河和湖北浠水朱蔡湾也长期抵制演出。

    在合安高速沿线,一直顺长江两岸,东到马鞍山,西到湖北的黄石,这一带都是黄梅戏的流行区和兴盛区,这里的老百姓,哪怕目不识丁,也能朗朗上口地哼上几段经典剧段。外乡人谈起黄梅戏,马上想起了《天仙配》,可是在皖西南桐城,枞阳,怀宁,望江,潜山,岳西,安庆这一带,人们欣赏更多的是《小辞店》。因为,解放前,年轻的严风英唱红了大江南北,凭得却是黄梅戏《小辞店》。至于《天仙配》,那是在解放后,严风英参加了国家组织的剧团,由电影这个容易广泛传播的艺术形式表演了它,让全国人民知道了黄梅戏,知道了七仙女。

   无独有偶,从三河周围向北,向西,东到巢湖,北到淮河边,流行的却是庐剧这个艺术形式,而这个形式的代表剧本也正是《小辞店》。黄梅戏婉转悦耳,庐剧则如诉如泣,俗成拉魂腔,由此可知道这个剧种的艺术感染力了。如果我们欣赏了庐剧的〈小辞店〉,我们同样会为那卖饭女如诉如泣,无限哀怨的唱段而感动。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艺术的形式是可以多样化,而艺术的感染力却是一样的。特别用故事发生地的剧种来演唱,更是比外来剧种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2002年的6月,因为在湖北湖北浠水太平寨山区修路,勘测人员无意中发现,在半山腰一米多深的灌木丛中,发现了一座非常气派的古墓。村里打听是谁家的祖坟,却没有人出来说话。正准备当作无主坟墓迁移的时候,附近朱蔡氏家族几位老人迫不得已站出来了,说出了真相。原来,这里是他们的祖辈蔡鸣风的坟墓,因为名声不好听而羞于公开。

   2009年,借第4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机会,当地县乡有关部门根据群众的传说,对位于洗马镇与绿扬乡的太平寨山上的“蔡鸣风”墓地实际进行勘测和调查。发生了这个墓地是花岗石,大理石结构,高大端庄,富丽堂皇。在当地是少有的“阴宅”。正中刻有“朱蔡(自由至左横排并列)十九世祖明风大人之墓”,旁边刻有“清光绪29年(1903年)立”字样。

   在湖北浠水太平寨附近,有件非常奇特的民俗。提到“朱蔡”,群众都说“朱蔡一个姓”,朱蔡二姓的人甚至说“朱蔡不分家”。有不少朱蔡二姓家中,堂屋正中的祖宗牌即标为“朱蔡(横排并列)氏门中宗祖”。有的家庭隔代轮流姓,上辈姓朱,下辈姓蔡。有的家庭姓朱姓蔡随各人便,比如,前面提到的蔡老七,很多人又叫他朱老七。  

  但是,朱姓其他祖坟刻的都是“朱氏”,为何独有蔡鸣凤墓碑上刻了“朱蔡”二字?难道是"朱蔡"渊源由他而起?在有些版本的《小辞店》中似乎能够发现端睨:"蔡鸣凤自幼父母双亡,身为孤儿,朱茂卿为独生女朱莲招他为过门女婿。"原来,在鄂东农村至今流行一种风俗,上门女婿倘若自家也是单传,往往要担负起传承两家香火的责任,表现在姓氏上是后代均采用两姓,或让一部分后代各采用其中的一姓,这还得需要女方通情达理。  

 据蔡老七说,他们的老家原在蔡鸣凤墓地附近,叫"蔡家大湾",也有的叫"朱蔡湾"。前些年,因交通不便及修筑水库,都迁移到三四里外的地方。在湖北,除了黄梅戏流行外,更多的流行的是楚剧。过去,《小辞店》不论是黄梅戏还是楚剧,在鄂东到哪里都很受欢迎,但这里朱蔡两姓却不准人演。多年来,朱蔡后人也反感将《小辞店》蔡鸣凤与他们的祖宗相提并论。

    光阴荏苒,小辞店的故事发生了一百多年了,可是这个故事却通过群众的口口相传,再到艺术家们的挖掘提高,却影响了一代代的人,同样也感染了一代代的人。这说明,真善美是人们的共同追求。同样,通过小辞店,我们从另一方面也能感受领略到,古镇三河的无穷魅力。由于小辞店的故事动人,真人真事,以致于三河和湖北浠水都打出了小辞店的招牌,来振兴旅游,这更是一件好事情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