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医、针灸健康/保健健康 |
读报有感,再推荐两篇文章
推荐的另一篇文章也是新民晚报1月11日的,A27版,《专拍“目光”的残疾摄影师康诺利》,同版还有一篇相关联接:《残疾女艺术家艾莉森.拉佩尔》。使我想到的是,伤残人肢残心不残,心理的康复是很重要的,如何使他们回归社会,同样是我们做医生要考虑的。这段时间我虽然在筹建新的工作场所,但在我脑海中时刻回荡着如何使小儿脑瘫、智障儿童、中风后遗症、脑外伤等残疾人士得到更好的康复服务,能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他们的伤残程度,最后能让他们回归社会。我记得上海也有一位如此可敬的残疾人,他一生下来就没有双臂,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了一名篆刻家,他就是蔡天石。
以下是全文摘录
《无腿的他“
专拍“目光”的残疾摄影师康诺利》
生来残疾
康诺利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说:“我生来就没有下肢,这就是我知道的全部,连医生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我的残疾。但这对我来说不算什么。”除下肢残疾外,他上肢健全,肌肉发达,内部器官发育正常。
康诺利1985年8月出生于美国蒙大拿州海仑纳,现在就读于蒙大拿州立大学,是电影和摄影专业大四学生。他一头棕色短发,相貌帅气,性格外向。康诺利生性顽强,年幼时就拒绝使用义肢,因为很不舒服,行动起来也不方便。他的代步工具是一个类似于滑板的圆形装置,可以平稳托起他的身体,并在他行动时起保护作用。
康诺利戏称这个装置是他的“靴子”,并介绍说,这双“靴子”有两大功用:第一,“它就是一双鞋,一双十分实用的鞋”;其次,它可以在拍照过程中帮助他调整姿势。
在“靴子”内侧,康诺利还注明了一行字:别拿走它,尤其当你是名中年妇女时。他特意提到中年妇女,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典故:一次,康诺利因为滑冰而把“靴子”放到一边,两名中年妇女误以为这是个可以用来浇花的水壶,差点把它拿走。
康诺利虽然生来残疾,却非常喜欢也擅长运动。初中时代,他曾3次在美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冠。他还擅长自由滑雪,在2007年美国极限运动锦标赛上勇夺亚军。
路人好奇
康诺利从2005年开始摄影。作为一名大学生,他在2006年抓住了赴新西兰当交换学生的留学机会,坐在滑板上开始了探索世界的旅程。此后,他还利用极限运动会所得奖金,游历欧洲多国。所到之处,他都用相机拍下人们对他的“注目礼”,这为日后的摄影展《滑板上的展览》积累了素材。
对他的残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康诺利说:“有一次,一名妇女向我走来,也不问好,只是用疑问语气说‘镇静剂’?她随后解释说,那是一种导致胎儿先天畸形的药物,怀孕妇女服用后会给孩子带来不幸。”还有人认为,康诺利是个乞丐,或是位圣人。“但孩子们就不同了。他们看到你以后就走掉,还惊叹道‘哇!’”
康诺利早已习惯人们的注视,也颇为理解。“换作是我,看见大街上有个没有下肢的人,也会瞪着眼睛看。”
然而,老是面对人们的注视,有时也会令他厌倦。“有一次,我坐着滑板走在奥地利维也纳的街道上,有点想家。一年来,我没有见到家人和朋友,而是独自面对众人的目光。我几乎厌倦了这种注视,于是用手中的相机‘还击’他们。”
康诺利通常把相机放得很低,几乎接近滑板边缘,还用一根带子把相机拴在腰上。由于身体原因,他所拍的照片一般都是仰视效果。
康诺利将别人对他的注视目光拍成了摄影作品,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比较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民情。他说:“各地人会结合所在地区文化背景,把你想象成某一个人物。人们所构思出来的关于我的经历真是千差万别。”
在乌克兰,有人认为他是乞丐,“人们会往我手里或背包中塞钱”。在罗马尼亚,有人把他当成吉普赛人。在萨拉热窝这个饱经战火洗礼的地方,许多人猜想,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康诺利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被炸伤。而当他2007年8月回到故乡时,康诺利还被认为是从伊拉克战场归来的伤兵。
不仅如此,人们还经常关心康诺利的私人生活,问他怎么洗澡,如何做饭等等。康诺利欢迎人们向他提问。他说:“我喜欢让人们感到为难,我可不想让他们白看像我一样的残疾人,在我肩膀上拍拍,好似炫耀自己的健康身体,然后走掉。我认为,一名摄影师或任何一名艺术工作者的工作,就是让人们发问,问价值观一类的问题,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大思考这些问题。这就是我要做的事情。”
网上展览
康诺利决定继续坐着滑板周游世界的旅程。他不清楚自己的身体还能撑多久。“我上肢的运动量是常人的两倍。现在,我能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工作,但10年后,我的肩膀和后背都不会像现在一样健壮,我就不能继续我心爱的事业了。我打算一直这样工作下去,这样到30岁时,我相信自己现在所从事的所有工程都已顺利完成。”
事实上,康诺利已经完成了一项摄影工程,这就是《滑板上的展览》,其部分作品已刊登在他的网站上。康诺利在网上发表声明说:每个人在遇到令他感到新鲜的事物时,总会在脑海中给出自己的解释。就像我们想要知道一个魔术究竟如何表演,一部神秘小说如何结尾一样,我们也想弄明白为什么有人长得奇怪,他们如何变成这样。这很自然,这就是好奇心。然而,在构思解释方案之前,我们首先要对这一事物产生反应,也就是盯着看。这种注视或许只是匆匆一瞥,又或许是扭过头来瞅瞅,我们总是想看看那些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事物。就是这份好奇心,反映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进而折射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这就是过去一年中我从事摄影工程的初衷。
康诺利说,不同的照片有不同的主人公,但他们的相同之处是那注视的目光。这些目光却又有所不同,仔细看看每一张面孔,通过这些面孔,我透视了人性。坐着滑板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街道上走,我明白了,不同文化、不同风俗造就不同的人。
另一篇文章是:
残疾女艺术家艾莉森·拉佩尔
在英国伦敦著名的特拉法尔加广场上,有一座断臂孕妇雕像。这尊名为“怀孕的拉佩尔”的大理石雕像原型是残疾艺术家艾莉森·拉佩尔女士,她与凯文·康诺利有着相似命运与人生经历。
1965年出生的拉佩尔天生残疾,没有双臂,双腿也特别短小,但凭借超凡的毅力,她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拉佩尔儿时生活在“残疾人之家”,从3岁起就开始学着用自己并不正常的脚摆弄画笔,16岁时开始用脚创作绘画作品,并在绘画竞赛中获奖。
1990年,拉佩尔进入伦敦布赖顿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拉佩尔大学期间开始以自己的身体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通过摄影和绘画,她用不同方式展现自己并不完美的身体,并逐渐获得专业人士认可。
真正让拉佩尔为人熟知的是经常以残疾人为雕像创作原型的英国艺术家马克·奎因的大理石雕像《怀孕的拉佩尔》。
1999年末,奎因致电拉佩尔,询问是否可以为她创作一座雕塑。拉佩尔当时已怀孕7个多月,但还是答应做奎因的模特。在寒冷的冬日里,工作人员首先用凡士林涂抹她全身,然后开始敷石膏,肩膀、背部、腿部、脖子……整个制作过程持续很长时间,而拉佩尔几乎一动不动。拉佩尔的坚韧让雕塑制作非常精确。
2005年9月,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顿为这座雕像揭幕时说:“这个广场(的雕塑)曾经赞扬过战斗中男性的勇气,但拉佩尔向我们展示的却是与命运的抗争。这场抗争中,她要克服的困难,远比我们歌颂纪念的男性经历的更艰巨。这是一件关于勇气、美丽和抗争的作品,艾莉森是当今社会的女英雄,坚强、可敬,给人以希望。”
同在9月,拉佩尔出版了自传《生命在我手中》,这本自传被翻译成德语、意大利语、日语及韩语等销往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