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谈的教育,仅限于亲子之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这样的东西:根深蒂固于自己的身心,其实心底不愿意接受,但是却很难改变。
这些,就是我们的养育者“传”给我们的。
通过的方式就是:耳濡+目染,言传+身教。
养育者,也许是爸爸妈妈、也许是爷爷奶奶、也许是姥姥姥爷、也许是其他人。。。
小到细碎的生活习惯,大到所谓的人生观、价值观。
想起来好久以前看过的养育儿子一书中,有一位年轻父亲的话,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找出来摘这里:
我发誓,我以后绝对不会像我父亲一样。他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我,所以,只要有机会,我就与他作对。18岁时,我离开家,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但不可思议的是,现在,我总是将我的想法强加给我的儿子。虽然我的观点与我父亲当年的观点不同,但我和他的行为是一样的。
------罗伯特,一位年轻的父亲
其中,我们传给孩子的,有好的有不好的。好的,令我们骄傲,不好的,却是令我们害怕的。
而生活中这种“传递”的功效,是真正强大无比的。
举一个自己认为不好的例子。
曾几何时,发现自己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都要刻意拿后面的。对于食品,当然这样可能会有生产日期的保证,而对于物品,我却总是认为摆在后面的干净,摆在后面的更新一些,而就不愿意拿前面的。拿的时候还随口跟嘎嘎说:挑一个好的。分析一下自己的心理,是“挑剔”的毛病在作祟。
后来发现,小嘎嘎在玩买东西游戏的时候,也经常自言自语:这个不好,挑一个好的。
看吧!就是这等“小”事。
联想一下:
小的时候,他可能玩过家家游戏的时候挑;
大一点,他买东西就会真的挑,形成挑的习惯;
再大一点,习惯成观念,他就什么都想要最好的,并且拒绝他所认为“不好”的东西;
长大成人,他就可能会形成凡事挑剔、尽求完美的心态。
(尽求完美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很可怕的心态。)
如此,发现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竟是如此重要。想想都怕。
而生活中,这等小事,却是随时、随处可见的。
不觉惊叹。什么是教育啊?真正的教育就是这些潜移默化、不着痕迹的影响。
靠着用嘴讲讲的道理,在孩子眼里,都是过眼云烟。
真正的教育,是他身边的我们,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意愿和能力,按照说的去做,但是按照看到的去模仿,却是他的本能。
我们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但是却从孩子身上看到了真实的自己。
我们不想给孩子不好的影响,而我们每天还在习惯成自然的上演。
我们不想大谈教育,而我们每天都在行使着“教育”的权利。
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我们是“养育者”。
我们是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
我们,只能改变自己。
如果不想孩子大吵大闹,那我们需要先放低声音。
如果不想孩子经常变脸,那我们需要先和颜悦色。
如果想要孩子讲卫生,那我们需要先清洁。
如果想要孩子乐观,那我们需要先开朗。
。。。
现在传染的,是生活习惯,长大了,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了。
虽然不是决定因素,但却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对。可怕的影响。
教育的是孩子,修行的是自己。
而敢于面对,敢于挑战真实的自己。
却是自己首先面对的最大问题。
如果一切任其发展,是一种人生。
但,如果一切在意识到以后,尽量做好,那就是另一种人生了。
是孩子带给我们的,和以前不一样的、有改变的人生。
当然,不是什么都改变得了的。
但是,自己认定必须改变的东西,我们就必须付出努力。
这颗修行的心,有多虔诚,那要看,自己想要改变自己的心态,有多强多大了。
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意识会越来越浓重,由态度决定的我们的变化,也会越来越明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