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拉钩,上吊,100年,不许变!

(2008-12-09 17:15:34)
标签:

约定

遵守

说到做到

不许变

分类: 陪伴的心声心念

    拉钩~上吊~100年不许变~~~

 

    这是那个年代,我小时候,最喜欢说的童谣之一。

    和好朋友、和家人,说好什么事,常常用勾勾手,表示约定,表示说到做到不许变。

    动作是:我的小手指,勾着你的小手指,来回拉,一直拉到说完:“不许变。”

 

    无意中,把这个童谣,也传给嘎嘎了。

    他也喜欢勾着小手指,说:“拉钩,上吊,100年,不许变。”

    也喜欢说:“说到,做到,100年,不许变。”

    后一句是为了让他更清楚这句话的意思,给他解释的。

 

    也许有这句童谣的影响,也许是自己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我对“说到做到,言而有信”,有着很强烈、很强烈的期许,或者说是为人处世所坚持的最基本、最基本的原则。

 

 

    逐渐懂事的嘎嘎,也理解了说到做到的意义。

    很搞笑的是前一阵子嘎嘎逆反特别强,在语言上特别爱和大人对着干的时候,每当我和他拉着小手指,说完“拉钩,上吊,100年不许变。”之后,他都即刻回应:“变变变,变,变。。。”

    因为他对那个“不许”很敏感,说不许了,就一定得反抗。结果总是惹我大笑的,他都是为说而说的。

 

    现在,他就懂多了,也能遵守约定了。经常在我没说完上半句,他的下半句“100年不许变”就已经接上了。或者他感觉到我要跟他约定某件事情了,还没等我说,他自己就先说了“说到做到100年不许变”,很可爱的样子。

    比如,嘎嘎爱看着我插拔电门,我插拔烦了的时候,会说:妈妈累了,咱们说好,这是最后一次了,这次完了就玩别的,我们拉钩。。。然后,他就会乖乖的看着我插拔这最后一次,很珍惜的样子,之后,就主动跟电门说再见,玩别的去了。因为他知道,如果他没完没了赖着,就没有下次了。

    再比如,嘎嘎现在最费劲的事情,就是出门穿衣服,讲电门故事也没用了。这时候,巧克力豆就起作用了,我说,你要乖乖穿衣服,我就给你一颗巧克力豆,我们拉钩。。。那嘎嘎也会把这个交换当作约定,拿到巧克力豆就会老老实实的让我穿衣服的。因为他知道,不遵守约定下次就没有巧克力豆了,妈妈可是说到做到的。

    说好的事情,即便非常不情愿的反抗两下,也不会没理由的大闹大叫了,因为说过了,就得做到。

    当然,和他约定的事情,要给他一定的满足感,他享受到了,尝到甜头了,就会自觉的遵守约定了,否则,你的约定对他也不会有吸引力的。

    诸如此类的约定,现在的生活中到处都是。

    当然,这里少不了我的坚持,和他的哭闹,不过,他已经很理解这句话的意义了。

 

    这是规矩,这是约定,约定就是:说到就必须做到。

 

 

    信任是约定的前提,有信任才有约定。

    而信任,是最高质量的关系,别管是亲子之间,夫妻之间,还是朋友之间。。。

    充满信任的生活着,别管外在其他条件的优劣,精神上都会有一种深深的安全感,那就是一种相信,一种发自内心的,不用任何解释和说明的,我相信

    这种感觉就好比外面刮着寒冷的风,下着凛冽的雪。

    而屋内,我们守着一炉暖暖的火,相互温暖。

   

    让我们勾勾手,一起说:拉钩~ 上吊~ 100年~ 不许变!

    【注:顺带查了一下这句童谣的来历,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前的人都把吃得东西挂在钩子上(现在一些南方的村子了也还有),这样就不容易坏或是被老鼠吃掉,用来比喻承偌不会变或消失。”另一种是“一个公主寻找王子的浪漫故事,只找那个能勾住自己小手指的人,一辈子认定不改变。”其中的“上吊”是指向用钩子向上吊的意思,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是悬梁的上吊呢,呵呵。】

 

    童谣的出处不重要了,传承自小时候的那种感觉,或者说一种品质,才是我们得到的,也一定会继续保持的。

    嘎嘎,妈妈希望你从小到大,一直能够保有这份珍贵的品质,因为它将是根植你心的,最宝贵的财富。

 

    这份财富,也是你将赢得一切的法宝:伟大的诚信!

 

 

 

    相关博文:

    约定: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f66680100093c.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